穆索尔斯基(1839 - 1881)

说到穆索尔斯基,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强力集团”和他的《图画展览会》。而事实上,他的贡献和影响远不止于此。

穆索尔斯基可以说是 19 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后来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

说到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音乐史上其实有很多误解。从时间的发展顺序上看,西方的民族主义音乐登上古典音乐的舞台,是在 19 世纪后半叶。

此时,正是浪漫主义音乐开始逐渐进入晚期。所以,一些音乐史家把民族主义音乐,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但是,无论是从音乐内容的本质,还是从音乐内容的演变和发展看,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都非常复杂。音乐内容的发展逻辑,和时间的发展顺序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从本质上看,民族主义是浪漫主义得以产生的土壤之一,而浪漫主义则是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成熟形式和归属。浪漫主义作为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变革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起源于德国,其产生就有着日尔曼民族的民间音乐因素。浪漫主义的奠基人维伯的《自由射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等,都深受德国民间音乐的影响。

后来浪漫主义的一些伟大作品,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的《玛祖卡》、比才的《卡门》、瓦格纳的《尼伯龙根之歌》,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都带有一定的民族风格。

在 19 世纪上半叶,民族主义并没有形成独立的音乐形式,而是作为养料渗透在浪漫主义音乐中。

到了 19 世纪后半叶,民族主义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登上了西方音乐的舞台,其标志是捷克的斯美塔那的音乐作品。

▲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但是,在西方古典音乐中,民族主义音乐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完善的音乐形式,而是一种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斯美塔那的民族主义音乐到了德沃夏克的手中,变成一种真正成熟的浪漫主义音乐。而穆索尔斯基的民族主义音乐,包括整个“五人强力集团”的音乐,也只有到了柴可夫斯基那里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说回到题目的主人公。1839 年,穆索尔斯基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和当时大多的俄罗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一样,穆索尔斯基也是一位主张走向民间、解放农奴、变革社会的音乐家。

穆索尔斯基从小并没有经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但对音乐有强烈兴趣,曾随母亲学钢琴,7 岁就能演奏李斯特简单的钢琴曲,在年轻时曾当过近卫军。

1858 年,穆索尔斯基与巴拉基列夫相识后,开始和一批年轻人聚集在巴拉基列夫周围,以发掘俄罗斯民间音乐为己任,在全国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歌收集运动。

1861年,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鲍洛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共同组成“五人集团"。当时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把这个人数不多、非音乐专业、但强有力的民族音乐家团体称之为“强力集团”。从此,“五人强力集团”正式成为他们的口号。

从音乐才华上讲,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二人是五人集团中最有才华的,这和后来柴可夫斯基的评价完全不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精于配器,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上对配器法的贡献显著,对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的影响非常巨大。

但就音乐的独创性、旋律的优美、对音乐形象的描绘来说,穆索尔斯基不仅在“五人强力集团”中无人能出其右,就在整个古典音乐史上也独树一织。

穆索尔斯基一生自由飘泊,酗酒放纵,桀傲不逊。他的作品大多有头无尾,杂乱无章。但在纷繁杂存的作品中,有几部却是稀世的精品。

一部是根据果戈理小说《圣约翰之夜》写的交响诗《荒山之夜》,再一部是根据普希金同名著作写成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这两部作品都堪称俄罗斯民族乐派中的伟大作品。

但是,在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中,甚至在“五人强力集团”所有作品之中,《图画展览会》都是最有名、在世界各地演奏得最多的。

《图画展览会》在古典音乐史上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1873年,与穆索尔斯基有深交的急进派建筑家、画家维克托·哈特曼去世了。这位亲密朋友的去世,给穆索尔斯基很大的打击,以至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维克托·哈特曼

同为哈特曼好友的著名俄罗斯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在彼得堡艺术学院举办了一次哈特曼的水彩和素描画展,穆索尔斯基作为音乐家和死者生前的好友,也参观了这次画展。

被哈特曼绘画作品深深感动的穆索尔斯基,从画展展品中选出十幅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和风俗画,写了一首钢琴组曲,以纪念哈特曼。

穆索尔斯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尤如被酒神所驱使,完全沉浸在这十幅图画之中,试图用钢琴的语言来再现哈特曼的生前作品。

这种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得这组钢琴独奏曲具有鲜明的形象感。穆索尔斯基用他的音乐天才,把视觉艺术完全融进了听觉艺术之中。

这组钢琴独奏曲,加上这次画展的主办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为这部钢琴组曲加写的注释,使人们在聆听此曲时,听到的是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眼前浮动的是栩栩如生的画面。

事实上,与哈特曼其它作品的命运一样,《图画展览会》中所涉及多幅作品都已遗失。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雏鸟的舞蹈》,《两个犹太人》,《墓穴》,《女巫的小屋》和《基辅的城门》。其余只能通过斯塔索夫的描述,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

1

《侏儒》

这是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音乐紧张而怪诞,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画出侏儒的艰难步履和绝望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2

《古堡》

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

3

《杜伊勒里宫的花园》

原画是一群欢快的法国儿童在花园里游戏和吵闹。穆索尔斯基为此曲加的副标题是"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

4

《牛车》

两头公牛拖着一辆装有大木轮的笨重而简陋的农家大货车蹒跚而过。大号和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描绘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着,悲戚的音调表现了农民的悲惨生活。

5

《雏鸟的舞蹈》

画面中是一群活崩乱跳的小鸡。木管乐器尖声尖气地瞅瞅叫着,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颤音更使音乐活泼而极富幽默感,音乐塑造出一组组优美的舞蹈画面。

6

《两个犹太人》

Goldenburg

Schmuyle

一个富有,华贵;一个贫穷,赢弱。穆索尔斯基用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音乐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机灵的音乐形象刻画了这一对犹太人。

7

《里莫日的集市》

这是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集市。法国号欢乐的叙述,弦乐器愉快的跳动,木管乐器的穿插聒噪,小号喜剧性的喧闹,构成了一个喧哗热闹的市场景象。

8

《墓穴》

画家本人同一位建筑家,在暗淡的灯光下参观地下陵墓的景象。沉重的、葬礼似的低音和威严的和弦有时阴森,有时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题”的出现似乎是作者与亡友间的对话。音乐进而发展成为一首神圣的悼歌。

9

《女巫的小屋》

哈特曼设计的一只钟的图案,那是用鸡脚撑起的茅屋,屋子的一面窗户便是钟的盘面,茅屋的主人是女巫。野性发作般的音乐横冲直撞,表现了妖婆在树林中飞翔的幻想景象。

10

《基辅的城门》

这是哈特曼的一幅设计图,为基辅修建的城门而作,古俄罗斯风格,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装饰,城门同教堂相连。

音乐是一首庄严的颂歌,象巨人一样气势宏伟。乐队的全奏好象民众的欢腾,音乐在辉煌的音乐形象中气势磅礴地结束。

▲ 《漫步》引子

穆索尔斯基用了个非常优美、充满了个性和动感的“漫步”主题把这十幅画生动地串连起来,表现出音乐家当天在展览馆里信步漫游,驻足于各幅图画前的情景。

斯塔索夫曾为这个漫步主题作出解释:这里,作曲家描写自己信步东走走西望望,一会儿闲荡,一会儿走近一幅画;快活的面孔时而因缅怀亡友的哀思而沮丧。

▲ 《漫步》变奏

“漫步”第一次出现时像是组曲的引子,而后来它每次在段落间穿插重现时,却总是在变换着新的面貌,或陪衬、或对置,直到最后完全渗入到乐曲的音流之中。

穆索尔斯基的这组钢琴独奏曲,对每一幅图画的描绘都非常生动形象,充满了个性。从音乐上看,贯穿全曲的“漫步”主题和最后描写《基辅的城门》是整个组曲的精华。

“漫步”的旋律起伏跌跎,时而雄壮有力,时而悠闲雅致,极富诗意地描绘出音乐家在展览馆中的精神漫游。在不同色彩、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图画面前,音乐家的心情不同,漫游脚步的轻重和节奏也全然不同。

但又一以贯之的遵循同一个基本旋律,贯穿着穆索尔斯基对好友去世后的哀思和寄托,这是这组钢琴曲最难能可贵之处。

《基辅的城门》是放慢了速度的快板,显得庄严、雄伟,象一首虔诚、宏大的宗教颂歌,但又充满了世俗世界里民间的欢乐。最后的结尾逼真地刻画出基辅古城全民欢腾,为雄伟壮丽的基辅大门而欢呼。

但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之所以在音乐史上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频频演奏,跟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分不开,这就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兼现代派大师拉威尔。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虽然属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还不象后来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那样,突破了民族主义局限而具有世界性。但穆索尔斯基的影响仍然是世界性的,他的音乐直接影响了古典音乐中印象派的创始人德彪西。

德彪西曾对友人说,他酝酿他自己的音乐时,很多时候满脑子都是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拉威尔作为德彪西的继承人,对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也极感兴趣。

受到圣桑在《动物狂欢节》中用钢琴和管弦乐来描写各种动物的手法影响,拉威尔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成一组管弦乐曲。拉威尔的这一改变,大大丰富了穆索尔斯基原作的内涵。

本来,相对钢琴独奏来说,一个庞大的管弦乐队有着丰富得多的表现能力。拉威尔改编后的《图画展览会》无论在音乐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穆索尔斯基原来的钢琴组曲,特别是加进了印象派和现代派的配器手法。

同样一个“漫步”主题,管弦乐版运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不同地方的“漫步”。用不同的器乐配置来解读不同的图画。不过,管弦乐版最大的力量是在《基辅的城门》这一段。

全体管乐的合奏描绘出辉煌的“城门主题”,单簧管和大管的重奏,表现出虔诚和严肃的教堂气氛。

最后,随着响亮的钟声,整个乐队齐奏出辉煌的“城门主题”,把全曲推向了气势磅礴的高潮。这是原来的钢琴组曲很难做到的。

正是由于拉威尔的改编,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才真正成为全世界各国乐团经久不衰的曲目。今天,世界各大乐团演奏的《图画展览会》大多是拉威尔的管弦乐版本。

1.《了解穆索尔斯基,读这篇就够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了解穆索尔斯基,读这篇就够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