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经典阅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开展读经、写经、解经等文化活动,使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国经典,深刻理解中国思想,继承中国传统美德,弘扬中国人文精神。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不读诗不足以品味文化的精髓;不读诗不足以感受天地之灵;不读诗,看不到花花绿绿的美。今夜,一起读诗之美。
感受诗歌的美
唐诗锦绣,宋词酣畅。在诗歌中,有优美的画面和丰富的情调;诗里有温柔,有温柔,有家有国有世界。
画面之美
中国诗歌细腻,从不冗长,也不雄浑,但细腻的文字充满立体感,勾勒出奇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画合一的美。
听说从这里到蜀都的路,崎岖难行的路不太好走。
悬崖从人脸的脸上陡然升起,气随着马头的上升而上升。
——李白《送友人入蜀》
【欣赏】听说从这里到蜀都的路崎岖难行,来了也难过。悬崖从人们的脸上突然升起,云在马头上升起并翻腾。让读者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走在高高的山路上,和诗人站在同一个角度看风景。
巍峨的山和高耸的树,杜鹃在千山深处歌唱。
山里的春雨不是一夜就停了,树梢上的树是春天。
——王伟《给贺子洲李专员的信》
【欣赏】万和,千山遍野都是参天古树,到处都是布谷鸟啼叫的声音。山里下了一夜的雨,几百口泉水像挂在树梢一样流淌。
形式美
赋、比、兴是《诗经》创作经验的三种表现方式。
▍·福:也就是说,心就是事物,心是如何运动的,直接表达出来,并直接告诉它。
钟子熙,不比我,不比我。敢爱吗?怕我爸妈。
钟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
——《江正峰中子》
【欣赏】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孩对心爱的男孩的爱慕之情。“不要跳进我的门,不要折断我桉树的树枝。我不珍惜家里的树,但我害怕我的父母。”这样,通过直接的叙述,表达内心感受的活动。
▍比较:它是由心到物,先有一种感觉在心中,再由外在的东西来表达。
一只胖老鼠,没有食物,没有幼苗。
多年辛苦伺候你,你都不要我了!
我发誓要摆脱你,在郊区开怀大笑。
那个快乐的郊区,那个快乐的郊区,谁还哀叹那长长的哭声!
——《冯伟说》
【欣赏】这首诗描写的不是眼前有一只大老鼠,而是“我”先遭受剥削,然后用老鼠来比喻讽刺那些剥削者,并在诗中表达了我想找一个没有剥削的快乐的地方的美好愿望。
▍星:它的意思是事物触及心灵,人的心灵被外界的事物所感动。
混合荇菜,从左到右挑。
这个美丽贤惠的女人带着一对夫妇和一对夫妇来找她。
荭草,从左往右拉。
美丽贤惠的女人敲钟取悦她。
——《周南关雎》
【赏析】《参差韭菜,左右收》,写异物;“窈窕淑女,钟鼓乐”不再是外在的物体,而是由外在物体引起的内心触动,称为“兴”。
节奏之美
押韵是诗歌节奏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押韵相同的词放在诗歌中相同的位置,这叫押韵。
毛焰长扫无苔(泰),
手工种花种树(zāi)。
一水护田,绿萝卜(rào),
两山送绿花(lái)。
——王安石《胡寅先生的墙》
诗歌的作用是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从而产生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平音是比较长的音,失音是比较短的有升有降的音。句子彼此对立,句子之间是平的、交替的,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五颜六色的春花会渐渐魅惑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勉强能盖住马蹄。
甚至,甚至,甚至,甚至,甚至。
我最喜欢西湖东岸的美景,但我看得不够,尤其是绿阳柳荫下的白沙堤。
清高,甚至,甚至,甚至。
——白居易《钱塘江春游》
品味诗歌的美
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诗歌
作者/林语堂(节选)
自唐代以来,中国科举考试在测试重要的文学能力时,总是包括诗歌创作。就算是有才女等着结婚的父母,有时候才女自己,选老公的时候也会要求对方写好诗。诗歌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成就,是检验一个人文学功底最可信、最便捷的方式。
中国画与诗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神韵和技巧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话。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歌深入社会,给了他们一种同情心,使他们对自然产生了无限的热爱,从艺术的角度看待生活。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治愈人内心的伤痛;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诗歌保持了中华文明的神圣理想。
它有时求助于浪漫主义,使人超脱于这个勤劳枯燥的世界,获得一种情感的升华,有时求助于人的悲伤、屈服、克制等情感。,并通过悲伤的艺术反映净化人心。
它教会他们倾听雨敲打香蕉的声音,欣赏小屋冒出的烟雾与山腰上的夕阳交融的景色,教会人们对乡间小路上的白色百合亲切温柔,让人在布谷鸟的歌声中感受到思念流浪者的感觉。它教导人们如何对待采茶人和采桑人、被禁闭和遗弃的恋人、儿子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饱受战争创伤的黎族人民。
最重要的是,它用泛神论的精神教导人们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春天则觉醒和欢欣;夏天在午睡中听着蝉鸣,感受着时间有形的流逝;秋天哀悼落叶;冬天,“雪中寻诗”。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应该叫中国宗教。我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生活习惯的诗,可以用文字看到的诗——中国人就不会有今天。
中国诗歌的美
作者/叶嘉莹(节选,删节)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诗,不知道怎么读,怎么理解。到了正式上课,我逐渐多读书,开始背唐诗。唐诗不在正规班。常规课是《四书》,但是我很喜欢背诗。
在我家,不仅叔叔和爸爸喜欢读诗,阿姨和妈妈也喜欢读诗。第一次教我的是我姑姑,以《唐诗三百首》为教材。其实她什么都不教,就让我背。
早年背《论语》的时候听不懂,后来事情发生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一些话。
按照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符合人类自然成长阶段的。比如早年背《论语》的时候听不懂,后来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突然明白了《论语》里的一些话,才知道小时候背书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真正好的诗歌作品,让人从表面的第一层意义也可以联想到很多层意义。好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当你记住它们的时候,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的体会。
陶渊明的哲理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诗中表现出一种情怀。
陶渊明写的最好的哲理诗,我小时候没读过。陶渊明的诗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和我的老师谷穗先生一起读的,我很喜欢。陶渊明确实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首哲理诗。如果你把陶渊明的诗和张九龄的诗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两者是不同的。
张九龄用智慧把人生哲理化为一些意象,然后表达出来。“然而,为什么你会认为一个森林隐士,被甜美的风所诱惑,满足于美丽”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些隐居在山里的人,像桂兰一样,把它们折叠起来,带回家抚养它们;张九龄说“不会比任何其他天然花卉更要求移植的。”,而且是植物自己开花的一种香味,不是因为你想欣赏,而是因为我们常说“兰生谷不香不为谁”。这个原理很好,这首诗只是用一个形象展现了一种哲学。
但陶渊明不是这样。陶渊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一种诗意的感觉。他的哲学诗写得很好。这是《饮酒诗》中的一首诗:
失去羊群的鸟儿在黄昏独自飞翔。
流浪永无止境,声音每晚转忧。
李去清远,何去。
因为价值,你生得宽松,你从远方回来。
大风无荣耀木,此帘永不凋零。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几千年来都不违背我。
这首诗有他的人生经历,里面有一种感觉,不仅仅是理性安排的形象的象征和寄托。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已经随着对生活的顺从而失去了苦涩;他以知止的固执超越了迷失的道路;他用闪烁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路。
此外,他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于是陶渊明欣然从身边的事物中看到了各种有趣的人生,悠悠地唱起了诗“此有真意,欲辩忘言”。
这首诗中的两句“因价值而生散漫,远道而来”,真的很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千年不违”很感人。
来源|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国青年报等
1.《寄予美好希望的诗词 诗词之美,流芳千年,最醉人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寄予美好希望的诗词 诗词之美,流芳千年,最醉人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6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