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站要有中国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1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站的建设并开始运营,最近空站的规模为66吨,可承载3人。他强调,中国空站的建成和运行将有力支持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大力促进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中国空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为中国和世界科学家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室。
论坛主席陈善广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航天人因工程致力于研究宇航员在特殊环境下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航天人因工程在人因设计与评估领域产生了大量原创性的理论和成果,不仅支撑了以往的飞行任务,空空间站研制和登月要求论证,而且在国家重大计划和大型飞机、高铁、核电厂等专项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军队现代化和质量经济转型做出了贡献。
据介绍,人因工程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最终达到提高系统性能,保障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最关心的是“减少人为错误”。
周建平做了题为“中国空站”的特别邀请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空站间建设的主要目标,空站间项目的系统构成,以及空站间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他指出,中国空站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中国将成为一个独立掌握长期载人飞行技术的近地空站,有能力开展长期近地空站科学实验,并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中国空站规模适中,扩展能力强,能够更好地满足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我们在设计中国空站时遵循什么原则?”周建平自问自答:一是符合中国国情,有所作为,留有适度的发展规模空,有突出的中国元素和核心内涵;匹配和适应中国日益增长的大国地位,推进航天强国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建设和运营空站,全面掌握大型设施的建设和在轨运行技术空;第三,要高度重视应用效率,在空之间的科研和应用上取得巨大成就。
“大家都知道航空航天贵,国际空站已经花了1000多亿美元。中国如何做好空站的设计和管理?以小成本实现对科技的追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周建平指出。
据介绍,未来两到三年内,天宫核心舱将标有“太空”字样,然后“求天实验舱”和“蒙恬实验舱”将与之会合对接,在舱内外进行科学实验。
“在人因工程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把中国空空间站建成航天员温暖的家,获得更多原创的世界级科学成果空!”陈善广说。
更让人期待的是,周建平透露,现在太空发展迅速,我们的货舱气闸可以发射小卫星和微型卫星,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为未来不同的太空机构提供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强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空时代,也在规划进一步发展。”
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山大学协办,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承办,主题为“人因设计与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英雄航天员刘旺、王亚萍,两院院士,人因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创新领域的专家,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出席了论坛。
1.《计划2022年建成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要有中国特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计划2022年建成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要有中国特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2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