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2017年朋友圈十大谣言 朋友圈十大谣言有哪些?

2017年6月30日,朋友圈十大谣言有哪些?转眼间,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这期间,经常出现“谣言”。而且,还有一种新的常见的传播形式,就是用视频讲民谣。2017年朋友圈十大谣言有哪些?一个

朋友圈十大谣言

1.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谣言。类别:虚假报告

欺骗指数:★ ★ ★

危险指数:★ ★ ★

谣言内容:

5月下旬,网上流传了一批肉丝浸泡肉丝面包的视频。摄影师来自不同地区,但内容基本相同:买肉丝面包或糕点后,上面的肉丝在水中浸泡,肉丝在水中变成白色絮状物体。摄影师声称肉丝其实是棉花做的,白色絮状物质可以用打火机点燃作为证明。

真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报》反驳“棉包肉松饼”视频:肉松和棉的成分和口感都不一样,用棉冒充肉松几乎不可能。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放入口中融化,口感柔软。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一种不溶性纤维。虽然看起来很软,但是嚼起来不好。也就是说,如果用棉花装牙线,吃的时候会被抓。

相关专家还指出,视频中使用的“燃烧”的识别方法看似科学,但并不可靠。食物因为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质而被点燃是一种普遍现象。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是可以点燃的,就像头发也可以因为同样的原因被点燃一样,而且还有一种烧焦的味道。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虽然可以点燃,但不会燃烧。

这个谣言视频的传播,引起了部分网友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和担忧,甚至相关产品被退换货架,给一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评论:

许多人喜欢吃面包或蛋糕。这段视频提醒大家不要以关心大家日常生活的名义被忽悠,却达到了相反的效果。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偏见源于无知。”其实谣言也一样。想做这些视频的人在发布前要仔细核实,不要因为认知偏差而匆忙告诉世界,让人恐慌。

2.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的,要付费的谣言类别是假报道

欺骗指数:★ ★ ★

危险指数:★ ★

谣言内容: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请好好看看下面这句话里的所有中国儿女,你们不知道吗?这是expression pack/::/:/:/:/:等。是日本鬼子发明的,你在微信上点了一次日本鬼子就赚了0.01美分。光说这个,每天就有近一亿个请求。算算?每个表情每天点播多少次?还有日本会赚多少人民币?我们中国人不知不觉就在给日本鬼子钱。从现在开始,我不会要求表达。希望家人看到。希望中国的童门尽量不要再发这些表情了,只有被央视播出了才知道。希望各路人马前去,功德无量!”

真相:

“塑料饭”其实是流传已久的谣言。早在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就有“塑料米是中国制造”的传言。后来很多网友和专家指出,所谓的“塑料饭”并不算食品。然而最近谣言又回来了。

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使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非常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厂将回收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中生产回收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造塑料产品的半成品原料,制造颗粒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

目前没有将塑料成分混入大米的假方法,这种再生塑料颗粒的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不超过每公斤5元,所以塑料颗粒的成本比大米贵,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代替假大米。

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中国食品药品报”上以专题形式对“塑料米”事件进行了反驳。

评论:

对于这个谣言,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塑料比大米贵多了,只有傻子才会用塑料冒充大米。

5.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谣言。类别:虚假报告

欺骗指数:★ ★

危险指数:★ ★ ★

谣言内容:

今年2月以来,出现了大量“塑料紫菜”的视频。摄影师把紫菜泡好,告诉大家不是紫菜,是塑料。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用打火机烧了手里的紫菜。

真相:

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谣言早在2011年就出现了。媒体采访了营养专家、医生、紫菜养殖者,并做了很多相关传闻。

专家说,市场上的紫菜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为主,温州和福建养殖坛紫菜,江苏以条斑紫菜为主。而水末紫菜质量稍差,口感更坚韧。但即使是韧性远低于黑色塑料袋的坛紫菜。

塑料袋本身有强烈的化学物质气味,坚韧,不溶于水。气味和味道也很不一样。入口处的味道和紫菜完全不一样,不可能混淆。

视频中涉及的紫菜企业相关安全监管部门也进行了检查,表示企业产品均符合相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未发现塑化剂,不存在问题。

虽然网上出现了“塑料紫菜”的视频,有关部门也制造了谣言,但视频还是不断在网上转发传播。不一会儿,谣言冲击波迅速从消费者、超市、经销商、加工厂蔓延到农民,相关产业链也受到重创。

但经警方调查,制造传播“塑料紫菜”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散布谣言进行敲诈勒索,涉案相关人员也相继落网。

评论:

把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低级常识错误。然而,正是这种低级错误和求新的虚假内容传播开来,给企业正常运营造成了巨大损失。希望我们大家以后不要被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所迷惑。该吃什么就吃什么,网上多查查,一般谣言会及时发布。

6.虾头上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谣言一类:不准确的报道

欺骗指数:★ ★

危险指数:★ ★

谣言内容:

一个关于虾感染寄生虫的小视频很受欢迎。视频中,一个不露脸的人把虾头切下来,用牙签挑出两条细长的白线。视频制作人声称自己是虾的寄生虫,警告网友以后少吃虾,呼吁大家为了亲朋好友的健康,用手指传播视频。

真相:

其实类似的谣言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这个视频只是谣言的升级版。

虾头割下来确实有白线,但这两条白线不是所谓的寄生虫,而是公虾的睾丸。它们总是同时成对出现。未成熟睾丸无色透明,成熟后呈乳白色。不仅有对虾,还有皮皮虾和龙虾,而且厚多了。虾的性腺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完全可以食用。

视频制作者称这种寄生虫为肝吸虫,视频中的虾应该是南美白对虾。其实目前南美白对虾还没有发现肝吸虫,当肝吸虫寄生在鱼虾肉中时,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视频中的专业解释其实是谬论。

活鱼虾可能确实含有寄生虫,如肝吸虫、肺吸虫、吸虫管等。,但是存在感染概率的问题,所以不可能全部都有寄生虫。而且只要材料新鲜,用于熟食,完全可以规避风险。

评论:

上半年有很多关于这个小视频内容的传言,都是和食物有关的。谣言乱传,让人吃了饭。现在谣言已经被打破,美食家们可以安心快乐地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了。

7.“刘明熙”学生高考准考证也是谣言类:不实报道

欺骗指数:★ ★

危险指数:★ ★

谣言内容:

我找到了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刘明伟。考点在一中。请转发给我的朋友,并要求刘明伟联系这个号码151****7258。一定要发给他。孩子的家人一定很焦虑。传播,传播,别耽误孩子高考!

真相:

几乎每年五月底六月初,这样的信息就出来了。从前的白雅倩,到的雷,再到今年的。而且同一个同学留下的电话号码不一样。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还没开始,准考证也没开始打印,所以刘明伟同学的准考证是“G”。

对此,教育部门也提醒,考生的准考证一般是在高考前一周印制发放,没考上是不可能丢失的。2017年夏季高考准考证打印从6月2日正式开始,到所有考试结束,每天9点到20点之间可以打印,考生可以重复打印多份备用。

即使高考时发现准考证,也不要通过网络搜索考生,而是要在第一时间交给当地公安部门或教育部门,由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及时归还。

那么,这个每年准时出现的门票丢失谣言的发布者的目的是什么呢?台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队长表示,这类新闻的出版者普遍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发布丢准考证等谣言,并留下收费电话。市民一旦按电话号码回电,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会陷入吸费陷阱。

1.《2017年朋友圈十大谣言 朋友圈十大谣言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7年朋友圈十大谣言 朋友圈十大谣言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48949.html

上一篇

吕红艳 兴福街道2019年春季政企恳谈会在开创企业上云孵化器召开

下一篇

手持式分析仪 日立仪器推出X-MET8000手持式分析仪系列

微信的视频无法播放 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为何刷不出存在感?

  • 微信的视频无法播放 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为何刷不出存在感?
  • 微信的视频无法播放 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为何刷不出存在感?
  • 微信的视频无法播放 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为何刷不出存在感?
女生将婴儿藏塑料袋 婴儿赤裸身体被装在黑色塑料袋里

女生将婴儿藏塑料袋 婴儿赤裸身体被装在黑色塑料袋里

7月02日,6月29日早上7点,在福州南站安检口,发现一名妇女背包里有一个塑料袋包着的婴儿。该网友发帖称,该女子和婴儿已被警方带走。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福州南站二楼大堂。很多工作人员和值班民警都说网友描述的事件是真的。“...

芒果tv官网 2019上海国际广告节:芒果TV如何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盈利过亿的视频网站

  • 芒果tv官网 2019上海国际广告节:芒果TV如何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盈利过亿的视频网站
  • 芒果tv官网 2019上海国际广告节:芒果TV如何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盈利过亿的视频网站
  • 芒果tv官网 2019上海国际广告节:芒果TV如何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盈利过亿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