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了,有人陪我吗?”

半夜11点半,深圳男孩小明(化名)在一条微博的留言区发出了这句话。

很快,主动树洞机器人004捕捉到了这个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然后反馈给树洞救援小组。

蜀东救援行动组组长黄智胜将小明列入救援名单。来自广东省的志愿者周和其他几名组员组成了一个救援队,开始进行救援工作。

周是一位工作多年的心理咨询师。作为普通网民,她通过微博私信联系小明,此时的劝说可能适得其反。起初,她没有透露自己的意图。

没过多久,萧就回应了周。她试图引导小余明说出她的困境和自杀计划。十分钟后,她想通了原因——小男孩借了路贷后无力还债,工作受挫,自杀了。没有一个人死去的勇气,他打算请人去海边自杀。

很快,就看到了希望——这个男孩和他的父母关系很好。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开始引导蛯原姫奈明往这个方向走。她告诉父母在自杀前离开。

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她普及了一些法律知识——“跑贷款是违法的,没必要还那么高的利息”,并试图让男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几次沟通,小明主动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决定努力慢慢还清债务。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周的轻松了许多。她于2018年夏天加入树洞救援队,解救了许多自杀受害者。

“他们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可能真的会自杀。”

小明留言的微博来自一个去世7年的女孩。

“我有抑郁症,所以我会死,没有重要的原因,你不用关心我的离去。拜拜。”

2012年3月17日凌晨,一个高三女生“散步吃饭”,用微博时光机把最后一句话留给了世界,然后用尼龙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从2013年开始在自己的研究中加入了“散步餐”的微博。他希望通过分析网上自杀和有自杀倾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提前预测自杀,从而进行自杀干预。

在追踪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散步餐”微博上的消息数量以每月6000多条的速度增长。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们来到这里倾诉他们最隐秘的痛苦。

或者,死亡表白和邀请:

“如果前面没有路,那就不要走”,“我不需要活着”,“这个世界哪里好?”,“下一秒死就好”,“有没有一起去的”...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已有超过160万条消息,被称为新浪微博上“最大的树洞”。

朱分析了该微博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的38万条评论,其中2.4万条包含自杀念头,来自1.2万名微博用户。

“这些人不只是在网上聊天,他们真的很有可能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这个公开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有80多万人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亡。

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中的第五大死因,是15岁至34岁之间的第一大死因。此外,中国青少年自杀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谢谢你在我陷入困境时帮助了我。"

今天晚上,我差点从我们家17楼的窗户跳出去。下午6点发了朋友圈,设定只对四个最好的朋友可见,发了《我很好》作为帮助我的纸条。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晚上八点之前得不到夸奖,我就跳出窗外写遗书。好在晚上7点多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个赞,还特意发了一条微信关心我,好找个人聊聊天。

两个半小时以来,他一直在微信上给我启发和安慰,我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我没有自杀。遇到这样的朋友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

这是一位网友在微信官方账号微信消息区分享的一段经历,也印证了朱的判断。

“我们很多人会认为自杀应该是个人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朱的研究,在网上自杀的人中,有80%的人就是不知道向谁求助,怎么求助,最后选择了自杀。只有20%的人有强烈的自杀念头,不寻求任何帮助直接结束生命。

他注意到,大多数准备自杀的人在网上发布的“告白”更像是最后一次求助。

找到这些人,努力留住他们。朱试图用人工智能识别有自杀想法的微博信息,并找到这些信息的所有者。2016年11月的一个下午,他第一次通过微博账号“心理图”在微博上给4222人发私信,这是AI在微博上寻找的高危自杀群体。

他在私信中为这些人提供了明确的帮助方式:“我们发布了各地的心理救助电话,随后在微博上私信,并添加了心理自测和自我调节的链接”。

在第一次尝试的不安中,他收到了300多条回复——“谢谢你,你是第一个这样问我的人”,“谢谢你在我陷入泥潭的时候拉着我”...

截至目前,“心理地图心理图”已向23000人发出私人救援信息。收到回复后,团队的20多名志愿者为求助人群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我们要求志愿者成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为寻求帮助者提供专业帮助。”到目前为止,志愿者和寻求帮助者之间已经交换了10多万条信息。

“让他们激活与外界沟通的理念,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朱对说道。

黄智胜的树洞救援行动始于2018年。通过AI机器人,他每天带着巨大的信息在树洞里巡逻,通过一定的算法迅速找到有自杀风险的人。

黄志胜,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三十余年。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抑郁症人工智能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他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对高危自杀群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蜀东救援队在发现并确认有自杀倾向的网友后,会通过AI分析相关信息,找到其亲友进行预警,也会通过当地警方、心理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寻求配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把这些朋友从生活的边缘带回来。

到目前为止,树洞救援队已经成功阻止了662人试图自杀。

“回到没有出路的现实,

他们很容易再次选择自杀。"

“中国的自杀和国外不同。国外90%的自杀都是长期精神疾病造成的。中国的比例在50%左右。将近一半的自杀用户实际上精神健康,他们的问题来自真实的压力。”朱婷卓告诉我的。

周子涵是蜀东救援团的早期志愿者之一。网贷无力偿还等经济问题导致的高额债务,家庭和人际关系带来的绝望,女性遭受的性侵,创业失败带来的巨大打击,是她参与自杀救援过程中发现的最突出的现实问题。

在周的救助对象中,她选择自杀是因为网贷负债,占绝大多数。在这些自杀者中,大部分家庭关系相当疏远,甚至家庭成员都抛弃了他们。

树洞救援队一直在努力帮助自杀自杀团体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工作。然而,志愿者很难帮助巨额债务和性侵犯。

“当我听说女孩在学校或工作场所遭到性侵犯时,我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力,”周子涵说。

朱团队的志愿者孙颖(音译)就是因为这种无力感而选择离职的。在她四个月的志愿者经历中,她遇到了四名因熟人性侵而计划自杀的女性。

一个初中女生的经历,对孙英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当女孩第七次自杀未遂时,她收到了朱团队的一封私信。她被班主任殴打,周围没有人相信她的抱怨。屈辱和无助让女孩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孙颖和女孩商量了各种解决办法——和父母沟通,向教育局汇报等。,但最后都失败了。班主任在当地口碑很好,和女孩父母也有私交,女孩只好继续在家接受对方的辅导班。

“根本原因问题无法解决。即使经过心理咨询,他们也回到了无路可走的现实层面,很容易走上自杀之路。”说到这,周子涵特别无奈。

“公众对自杀的轻蔑态度,

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帮助意愿。"

“‘再用自杀吓唬我们’,‘再下地狱’...往往就是这种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家属在语言上更容易再次将他们推向死亡”。

在救援中,周子涵发现,经过干预后放弃自杀的人,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亲人的言语暴力,“这些话很容易再次激起他们的自杀冲动”。

在朱庭毅的研究中,网络上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没木炭买”“微博自杀的人还没死”“微博自杀挺爽的”...

在网上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认为自杀是为了引人注目,有人则是变相的赞叹、嘲讽或看热闹。很有可能下面这句话会浇灭他们最后的求助欲望。

"公众对自杀的轻蔑态度大大降低了自杀者提供帮助的意愿。"

通过对自杀群体的调查,朱发现,这些人在自杀前,思路清晰,说话简洁,并考虑了他们自杀的所有原因。

“你不应该评判他们的价值观,也不要说大话。你要明确表达我们想要帮助的态度,耐心听他说,或者帮助他们找到更专业的帮助。也许这是大家在网上帮助他们的最好方式。”。

虽然我们尊重每个人对生与死的选择,但我们更害怕生命。这是朱对讲话的总结,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帮助的理由。

本文最初由深圳微时代发布

部分图片由回答者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一个

“看”,

把他们拉向死亡的方向。

1.《树洞微博 微博最大“自杀树洞”里,他们照亮了160万条绝望留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树洞微博 微博最大“自杀树洞”里,他们照亮了160万条绝望留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4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