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历史论文:浅谈乾隆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与行政风格

历史论文:浅谈乾隆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与行政风格

摘 要:清朝的汉化到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历经了最初的冲突、试探,最终与满族文化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乾隆皇帝作为清朝盛衰转折时期在位的皇帝,其诗书上的造诣、饮食起居上的喜好不仅是其自身特点的外在表现,同样也折射着清朝前期到他为止汉化过程的曲折演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常以如“贞观之治”等称谓形容某一朝代某位或某些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巅峰状态,以此称颂其丰功伟绩。而对于清朝而言,世人惯以“康乾盛世”来表达清朝社会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所呈现出的鼎盛面貌。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的王朝,而满族以少数民族的身姿踏上中原大地,登上权力的至高点,最终成为中原王朝的绝对权力者,其对于汉族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极强的适应与学习能力,成为统治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满族汉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绝非一蹴而就,其中无疑充斥着冲突、试探和融合,跌宕曲折。

一、从乾隆皇帝的日常学习中看其“汉化”

乾隆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在位统治时期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厚待士人,彻底地完成了雍正时“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政策。乾隆戎装图西北战事,先后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平定回疆,两次征服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出征缅甸,越南和尼泊尔的廓尔喀。

乾隆皇帝是代表性极强的一位处出于盛衰转折时期的统治者,他是清朝汉化成果当之无愧的的集大成者。《清史稿》在评价乾隆帝时写道:“运际致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一)学习汉文化

清朝入关之初,皇太极对于其父努尔哈赤不分青红皂白“杀秀才”的野蛮做法进行过阻止和反省。[①]然则,他本人对于汉人并无过多看重,甚至将汉人儒臣比作鹰犬,[②]当满族的上层统治者们意识到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性时,皇太极却对汉族习俗心存戒备,并试图扭转满贵族追捧汉文化的态度,将《金世宗本纪》作为“正面”教材,不遗余力地表示自己对于金世宗中兴女真文化的称赞和钦佩之意,说他披览时“殊觉心往神驰,耳目倍加明快,不胜叹赞”![③]但是他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更甚于保持满族文化,于是他积极支持将满族文化添加到汉文化这个大熔炉之中,与其交融。

顺治帝对于满族汉化起着一个不错的示范作用。从即位起他就对汉文化的精华——儒学有着深切地敬畏。1644年(顺治元年)十月初一日,刚迁都到北京,顺治帝就率领百官来到南郊天坛圜丘,对上天的赐福表示感谢。八年(1651年)正月二十六日颁布《追尊皇父摄政王为义皇帝、元妃为义皇后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有至德斯享鸿名,成大功宜膺昭报”等,皆展露出他本人对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接受程度之深。而康乾之际的三位皇帝对于汉化就像海绵吸水般,极虔诚的获得着汉化给予的营养。

康熙皇帝一生尊孔崇儒,“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训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敢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期见之实行。及读《大易》,观象玩占于数,圣人扶阳抑阴,防微杜渐,垂世立教之精心,朕皆反覆探索,必心与理会,不使纤毫扞格。实觉义理心悦,故乐此不疲。”[④]

雍正帝更是在即位之前醉心田园,他的书画中存有大量 “淡泊明志”之类的字眼,字里行间能透露出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还是个虔诚的佛学者,自号圆明居士和破尘居士,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禅宗心法,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章嘉国师指导下禅坐,次年正月二十一日于堂中静坐,“无意中忽踏末后一关,方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庆快平生”。章嘉国师称赞道:“王得大自在矣!”,最终获得国师的认可。他一生写有《教乘法数》、《园明语录》、《集云百问》、《拣魔辨异录》、《悦心集》、《破尘居士语录》、《御选语录》等佛学著作,编有《翻译名义选》、《禅师心赋选注》、《大觉禅师录》、《万善同归集》、《当今法会》、《经海一滴》、《宗镜大纲》等佛学作品。在忠孝之间,他努力达到了康熙对“孝”之一字在政治高度的要求,怜悯苍生,《雍正耕织图》即是见证。他对对“不祖德,不尊朕训”的“不孝之举”避之不及,即位后更是勤勤勉勉,不敢稍作懈怠。

1.《历史论文:浅谈乾隆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与行政风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论文:浅谈乾隆皇帝的日常饮食起居与行政风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82127.html

上一篇

梨泰院变性人 《梨泰院CLASS》李珠英演变性人,长发造型上热搜!男女装都Hold

下一篇

暗黑2野蛮人雇佣兵 暗黑破坏神2:雇佣兵要如何选择?普通的雇佣兵比地狱的还要强!

历史论文:雍正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效果探析

历史论文:雍正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效果探析摘 要: 雍正皇帝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位13年,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干出了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集权,采取了设立军机处、定密折制、打击朋党、兴文字狱等措施,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我国学界对于雍正皇...

历史论文:武则天的皇权思想及其实践 性情分析

历史论文:武则天的皇权思想及其实践 性情分析摘 要:纵观历史长河,探索远古帝王。遥看其恢宏功绩,武则天无疑是众多帝王的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可以说武则天就是一个传奇。本文主要从“武则天人生经历”、“武则天的皇权实践”和“武则天的皇权思想”以及“总结”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武则天为了强化自己的...

历史论文:唐代女性信仰佛教的原因

历史论文:唐代女性信仰佛教的原因摘要:在男尊女卑的宗法封建社会里,妇女为了缓解心理上和身体上所受的痛苦,在佛教流行的大趋势下,纷纷投身于佛教信仰,寻找精神或心灵上的寄托,她们或出家为尼或在家修行,以自己的行动来示自己的虔诚之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将具...

陈硕真还是武则天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陈硕真还是武则天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陈硕真还是武则天?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说起武则天,大家都知道她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但是其实不然,陈硕真才是中国历史上女性自称皇帝的第一人,她的举兵事件规模不算大,虽然最后被镇压了,但是她开天辟地般 的女性称帝行为,被喜爱年代是学家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陈硕真自幼父母双亡,...

清朝十二位皇帝都有谁 为什么清朝12帝无昏君

清朝十二位皇帝都有谁 为什么清朝12帝无昏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每个朝代基本都有治国明君,但是也少不了一两个昏君的存在。即使是秦帝国都有昏君秦二世,更不用说为我们现在所十分称颂的唐朝,也曾出过唐肃宗李亨、唐懿宗李漼等昏君,他们或宠信宦官,或沉迷酒色,最终致使国家陷入动乱之中。但是却有个王...

清朝八旗军的都有哪些军种

清朝八旗军的都有哪些军种?八旗制度是清代独有的一种军事制度,做为满清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我们对八旗军的各个兵种作一简要介绍。骁骑营,八旗军兵种之一。即骑兵,又是清代禁卫军之一,是八旗的骨干和精锐,起于皇太极天聪年间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成为制度,以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所辖有马...

清朝都有哪些军种 军费为什么还不够花

清朝都有哪些军种任何制度都是逐渐完善的,清代的军事制度也是同样,所谓八旗,在最初也只有四旗。1601年,努尔哈赤击败尼堪外兰之后,得到的地盘和势力更大,所以为了便于管理,创制了:正黄、正白、正红和正蓝旗。而一直到1614年,随着后金的实力大涨,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四镶旗:镶黄、镶白、...

历史论文:浅谈戚继光镇守边疆的功绩

历史论文:浅谈戚继光镇守边疆的功绩摘要: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日本诸侯支持的浪人、武士开始大规模的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次年,戚继光开始参与抗倭斗争。在十余年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大败倭寇与浙江沿海,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663年),戚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