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2个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项目的湘潭“大赛”

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与应用竞赛半决赛启动

8月22日,今天,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在湘潭举行。启动仪式上,共同召开了湘潭市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会议,现场签署了20多个军民融合技术合作项目。

据了解,本次竞赛面向国内具有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单位和团队,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空航天、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技术应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按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两大类,比赛分项目征集、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阶段实施。比赛是面向全国的示范、引导、公益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本次比赛于今年5月中旬展开,预赛于7月下旬完成。本次竞赛共征集申报项目816个,涵盖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核技术应用等7个重点领域,涉及全国29个省市的599家企业和72个创新团队。

预赛结束后,263家企业、33个创新团队的326个优秀项目进入复赛,其中技术创新项目201个,产业化项目125个。比赛复赛将分别在湘潭、Xi安、无锡、常州、赣州举行,以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辅以技术和产品演示。技术、市场和投资专家将共同判断和选择进入决赛的项目。本次比赛复赛的326个优秀项目中,33个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19个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项目将在湘潭展开激烈竞争。根据计划,比赛的决赛将于9月底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湘潭-

创建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

湘潭军工基础好,发展大空。江璐、江南、蒋斌、湘电、泰富重工等一大批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的大中型企业。湘潭在发展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湘潭市积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充分结合地方军民融合技术发展的基本优势,大力推进基础领域、产业、科教、文化等领域的军民融合技术发展,成立了湘潭市军民融合技术发展委员会,牵头编制了《湘潭市军民融合技术示范区建设规划》, 积极争取“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落户长株潭。

湘潭市拥有18家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资质或配套资质的企业,其中军工企业5家,“人参军”企业13家,合作配套企业112家,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相关资质的高校3所,军民两用技术应用示范企业10余家。2016年全市国防与民用技术产业融合产值361亿元,今年1-5月产值约113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主要有江璐、江南、湘钢、湘电、泰富、崇德科技等。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企业主要有Riverside和江璐,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吕林燕电缆、特种电缆、开放时代、广播电台等。

湘潭市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较好。到2016年,湘潭五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集中在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领域。此外,还有五个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技术研究成果。湘电集团和海军工程大学开发的船舶推进系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江南、华菱电缆及特种电缆产品多次用于神舟系列、天宫系列航天产品。蒋斌研发“原位自生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湘钢“钢板耐腐蚀控制”技术,吕林燕电缆吕林燕集成智能电缆,江璐机电变桨距交流永磁同步电机ST

湘潭市是全国32个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具有国防和民用技术相结合特色的工业园区。目前基地的相关工作已经从玉湖区转移到湘潭经济开发区。湘潭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发展一体化,成立了专门工作组,颁布了《支持湘潭经济开发区推进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办法》,以全面推进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发展一体化。

未来-

推进湘潭创新发展,加快军民深度融合

借第二届中国军民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复赛的机会,湘潭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标准的市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全市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园区内国家和省级军工企业军民融合项目发展,支持军工企业地方配套,支持民营企业获取军工资质。

加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湘潭经济开发区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示范基地和省级特色示范园区的两块“金招牌”。

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一是拓展军工,积极争取武器装备集团支持,进一步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开发新产品,争取新一轮高技术武器装备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填补海、空、天、电、网、非传统安全领域空;第二,培育和加强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融合,把海洋装备产业作为国防和民用技术融合的特色产业,集中一切力量支持,以泰富为龙头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和核动力海水淡化船,以湘电为龙头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和电磁弹射系统,以湘钢、吕林燕电缆和特种电缆为主要配套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把湘潭海洋装备建设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加大两用技术成果和项目的引进力度。一是加强能促进湘潭重点产业发展的军民两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引进和对接;二是加强与12家大型军工中央企业集团和国内重点军民融合技术企业的对接,努力引进和落户一批重大军民融合技术项目;三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湘潭科教资源优势,促进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省市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一体化企业与高校合作,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军民创新战略联盟, 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巩固湘潭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基础。

湘潭经济开发区-

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湘潭经济开发区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以汽车起家,以汽车建立园区。形成了以吉利汽车和桑顿新能源为首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是全国50强汽车产业集群之一,是湖南省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已落户麦格纳、舍弗勒、延锋安多、科康、埃伯赫等多家财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形成了从汽车R&D、检验、整车、零部件、销售、培训、汽车文化的完整产业链。“十三五”期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成为千亿产业集群。湘潭经济开发区也是长株潭的智能制造基地,以泰富重型装备为首的海洋装备产业享誉国内外。

湘潭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拥有4家军工资质企业,14家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应用型企业,1所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相关资质的大学,1所华中海洋工程装备中心。2016年,园区国防与民用技术产业融合产值达到193亿元。以泰富重型装备、宏达真/[/k0/】、东升机械、开放时代、三丰数控为代表的国防与民用技术一体化企业发展良好。去年以来,中国发展和军事金融、汉化精典、新型泵阀、气凝胶纳米材料等一大批新项目入驻,助推湘潭经济开发区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深入发展,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湘潭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人皇:

今天签约的这批项目的进入,对湘潭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影响很大。在我们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来自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企业落户,但只有一家。这次我们有一个空布局的集群工业园。在产业集聚的产业链上,我们有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企业一起入驻,会形成集群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湘潭经济开发区在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版图中的独特地位。通过这一轮签约,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落地,一批配套企业将接踵而至,形成当地的竞争优势,给经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结构性变化。湘潭经济开发区过去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将以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使产业集中度更高,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对于我们来说,过去分散的企业形成产业链,通过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机制,从几个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模式。

湘潭经济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的措施,制定了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工作的战略规划,为空之间的布局做好了准备。特别是一些相关企业已经整理出来,可以一起结算。在配套政策方面,湘潭经济开发区作为长株潭新的增长极,赢得了省内最大的支持。对于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所有企业来说,无论是参军还是从民用向民用转移,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展因素保证。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来了,还有一批企业可以入驻,满足自己的要求。

我们在国防和民用技术的整合方面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认为,未来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它由传统产业和过去的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价值链联系在一起。过去,我们有三大主导产业支撑: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设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如果我们有一个更大的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机制,我们可以将三个产业重新整合在一起,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3+1”,通过国防和民用技术的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产业集群。

1.《军民融合有哪些项目 全国52个军民融合项目湘潭“大比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军民融合有哪些项目 全国52个军民融合项目湘潭“大比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8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