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经济学人》的朋友应该知道,除了专题报道和名人文章,本报的文章是不署名的。然而,为了照顾每期固定栏目写报告的作者,《经济学人》为他们设立了专门的专栏。
例如,评论美国政治的专栏叫做列克星敦,评论英国的专栏叫做白芝浩。除非有特殊情况,每期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如果他们想换人,一般会写一篇文章说再见,解释一下。
在5月12日的《经济学人》上,财经专栏《梧桐树》的作者说再见了。自2006年以来,该记者在本专栏写了12年550篇文章。他说,是时候让专栏改变,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了。
《经济学人》有哪些常见章节?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们以5月26日这一期的目录栏目为例,一起来看看。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两个“资源”。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学人》各章节的作者,你可以在这里查阅http://mediadirectory.economist.com/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读了很多关于专栏介绍的文章,读了《Scrivener Bartleby》的原文,看了它的老电影。如果你对《经济学人》的专栏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
1.《remonstrate 一定没注意到吧?《经济学人》刚刚开了个新专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remonstrate 一定没注意到吧?《经济学人》刚刚开了个新专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4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