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警察”这个词似乎成了公众舆论的热门词汇。
从涉及嫖娼的人大老爷猝死,到兰州警方“打屁股”事件,再到深圳警方传唤两名女孩...平均几天内一起发生的负面事件严重影响了警察在舆论领域的形象。什么情况下警察可以查身份证?如何看警察安全执法?警察执法不当怎么办?如何证明自己不是“假警察”?有一个问题在朋友圈传开了,反映了警方和人民的焦虑和不安。
图片:警察在地铁口检查身份证。
你难道不好奇,为什么“坏警察”似乎有更多的瞬间?警察和人民之间的信任似乎受到了伤害。如何才能重塑警民关系的新格局?
“坏警察”更多。是进步还是退步?
许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询问常对最近不断曝光的“坏警察”现象有何看法。常(微信ID:长安-j)认为,这绝对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社会监督环境的改善。
有监督才有曝光,有曝光才有“坏警察”被曝光的机会。中国有近200万警察,他们每天都在执法。以前没有不规范的行为吗?显然不是。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坏警察”的总数真的突然增加了吗?不一定。但在舆论领域,涉及警方的负面新闻却频频被推到前台,这其实是多种因素的“合力”
首先,从最明显的层面来说,舆论场具有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某个群体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公众的关注,就会受到媒体的更多关注。小伙伴们可能还会有这样的印象,当“富士康N跳”占据舆论头条时,似乎全世界都是“富士康”;当“精神疾病引起全民焦虑”时,精神病人引起的“意外”似乎层出不穷;当“病人砍杀医生”被广泛关注时,一批“受伤医疗案”将立即在全国各地涌现。除了模仿效果到一定程度,更多的关注是不同的。关注的越多,涉及警方的负面事件就会越上头条。越是“头条”,大众就越会互相关注。
其次,从警察职能来看,他们处于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是与普通人最“打交道”和“冲突”的群体,发生负面事件的概率较高,不满情绪较多。公安机关是国家授权的暴力机关,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密切的行政部门之一。它具有相对广泛的行政执法权和刑事司法权,最需要规则。然而,在规则不严谨、警力不足、压力大等多重现实下,单个警察不规范执法相对容易。警察作为公共权力的象征,往往成为公众不满的直接承担者。
所以,在最近“全民看警”的氛围下,涉警新闻,无论对错,都能引起网友的热议。还有谣言和无关信息,互相混杂,因迎合情绪而广泛传播。但是,一旦形成了“坏警察”的刻板印象,要扭转这种刻板印象不是一天的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民的权利观念在变化,社会监督环境也在变化。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有更多的空和可能,让“坏警察”得以曝光。回到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监督警察”的概念并不像今天这样流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公众从“我不知道如何维权”变成了“我要维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过去由于媒体相对落后,舆论环境相对恶劣,人们的耳朵相对封闭。现在警察处理街头案件,总会发现有很多手机拍摄。警察一旦有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往往会第一时间上网。
一句话:“坏警察”看似更多,其实是反映了一个更开放的舆论环境,更好的监督环境,以及普通民众更强的法治意识。
图片:在警察执法要监督的大环境下,除特殊情况外,警察一般使用执法记录仪。
警察执法时应该被监督吗?当然应该。从任何意义上说,监督都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这个团队持续改进的最强大的“外部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坏警察”的数量似乎在舆论领域瞬间增加,而常却依然能对整个队伍有信心的原因。
长安安俊想表扬每一个参与监督的小伙伴!
民权和警察权如何共存?
不可避免的是,虽然“更坏警察”的设定并不真实,但警民互信却被撕开了。
自从人大老爷涉娼事件后,很多普通人都在担心:我正常出门遇到警察会不会“被法律处决”?于是,反抗就成了一种“潜意识”;很多警察都在呐喊:如果公民“不配合执法”成为常态,警察怎么工作?僵持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而且,代价已经付出了。
将来警察和人民能和平共处吗?常觉得,除非拿出杀手锏——法治,否则这并不容易。
抽象?不是。很具体,对警察和普通人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权利有自己的界限,二是权利和责任大致相等。
先说右边界。大家大概都同意,在新的历史时期,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需要一个新的定位。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滥用风险高的警察权力,应该先把它关进更紧的笼子里。作为一名警察,如何应对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和人民权利意识觉醒后的新形势,需要提高自身的许多素质;此外,还需要一个“鼓励监督、依法核实、公正处理”的制度。因为警察权力的无限扩张会直接伤害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所以依法收紧警察权力的牢笼就显得尤为直接、紧迫和必要。
另一方面,“法治”是否意味着民权可以无限扩张?不,它还必须在法治的轨道内运作。作为民众,尤其是中产阶级,当他们的声音在舆论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在权利意识提升之后,是否应该同时提升法治意识和义务意识?比如通过拍照的方式来监督警察执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当场执法受阻,或者进行“挑衅性枪击”,甚至当场抵制合法执法,或者在网上发布虚假涉警信息,制造谣言,那么也可能付出法律代价。
图片:警察在查验公民身份时,要出示身份,出示警官证,公民有配合的义务。
常不同意“造谣生事”的说法。不好意思,造谣就是造谣。在法治社会,这不是某些人理解的“正当权利”,而是被扭曲的观念浇灌的“恶之花”。
在法治下,警察和人民的义务是什么?
在法治下,权利和责任应该大致相等。换句话说,警察和人民都应该和平相处,对彼此负有同样的义务。
什么是「权利和责任平等」?以“控枪”为例。前几天,美国奥兰多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就枪支是否应该管制展开了讨论。最后“不控枪”的思想盛行。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公民也要做好“承担相应后果”的准备。没有选择是“有利无弊”的,唯一的区别是你能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法治社会中,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担义务不是一种成熟的公民心态。
无论是警察还是回国的人,也都“有责任”。
至于警察,既然被法律赋予了管理、命令、指挥、处罚等各种执法权力,就必须承担起规范执法的义务,具有“接受严格监督”的心态。日前,中央深化改革小组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是从法治的角度为警察执法“定规矩”。有了详细的、可操作的执法规则,规范执法的义务才能得以落实,执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
图片:6月19日,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郭胜坤在天津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公安队伍。
警察本身应该把“监督”作为常态。只要舆论监督合理,用心良苦,少一些“抢手机”之类的不自信行为就好。
几天前,媒体的一些声音让警察窒息。但常看到的是,一些警察在媒体上语重心长的讲话。比如官方名“超级少年”说:“作为一个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公安工作的前警察,我对公安工作的辛苦太了解了。我想说的是,公众没有理解警察的职责,相应地,警察也没有要求别人理解自己的权力...其实除了警察,还有多少行业不努力?农民辛苦吗?农民工工作辛苦吗?中小企业主工作努力吗?成年生活没有轻松的词。”
试图用“苦涩的感情”让人们明白警察的辛苦是爱;通过有效的监督,让人们真正信任警察,这是一条法律。后者更可靠,值得效仿。
对于老百姓,我们在警民关系上也是有义务的。
图片:2014年12月,福州一名骑电动车男子因违章、暴力阻挠警方执法被拘留。
几个鲜为人知的数字是:去年中国每10万人有0.7起凶杀案,相当于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瑞士;98%以上的国内恐怖事件都是警方在早期摧毁的。最直观的体验之一就是,无论白天黑夜,脚下的土地几乎可以让人安心行走。这是许多西方国家力所不及的。
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安静的岁月背后,有人在负重前行。你大概不知道的是,中国警察平均每年牺牲400多人。去年,这个数字是438,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6.3岁。
图片:警察含泪告别战友:江苏徐州一警察被歹徒袭击牺牲。
在法治社会里,义务必然伴随着权利。“配合警方妥善执法”是公民对社会秩序的义务。现实中,有些人,一方面渴望利用法律和媒体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另一方面又不适应各种法律规定;一方面,我对侵犯自己权益的违法行为“咬牙切齿”。另一方面,我还可以违法,钻法律漏洞;一方面还背负着“找警察解决问题”的惯性;另一方面,它对警察缺乏必要的信任,不理解和配合“警察先执法,公民后怀疑”的原则。
或许,警民关系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节点:没有重塑,没有之前的行动。因为我们都认同,如果因为少数而否定多数,整个社会都会因为“个案”而因为噎食而付出苦果。在反复的警民冲突中,如果能在法治的旗帜下形成共识、默契、良性互动,就会锻造出新的警民关系。让每个人都免于恐惧。
村上春树有句名言:“在鸡蛋与高墙的碰撞中,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这听起来有些多愁善感,但在很多语境下,鸡蛋并不弱小,高墙也不坚固。常认为,鸡蛋不应该每次都是“正确的选择”,而法治应该是“金针”。
你好,警察!你好,公民!
1.《坏刑警 “坏警察”突然显得多了,是进步还是倒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坏刑警 “坏警察”突然显得多了,是进步还是倒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9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