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在手》被誉为今年最美的纪录片
上周,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水月在手》在全国艺术联合会的专线上播出。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对叶嘉莹先生近百年人生历程的诗意描绘,受到观众的好评。目前该片在网上的评分高达8.2分,被认为是“今年最美的纪录片”。
这部电影是陈传兴导演的“诗歌三部曲”的最后一章。拍摄花了一年时间,先后去过北京、天津、香港、台北、温哥华、波士顿等十多个城市。与此同时,拍摄小组对本人进行了17次深度访谈和拍照,并采访了叶先生的42位朋友和学生,包括作家白先勇、诗人席慕蓉和亚现、汉学家郁文所安、书法家及其夫人。电影后期制作持续了两年,终于能够和观众见面了。
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叶嘉莹诗歌的生活,而且尽一切努力“抢救”诗歌的美。他从叶嘉莹的学术研究入手,通过雅乐、诵经、佛雕、器物、古建筑、山川湖光等意象,创造了诗歌的梦幻之美,令观众赞叹不已。
陈传兴此前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首映式上透露,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将人物故事与诗歌意境相结合,关键是找到诗歌、人物和电影之间的节奏和韵律。最后,影片借助大量空镜头和各种神器展现了诗歌的意境。他还找到了日本流行音乐大师佐藤Smart,为杜甫《秋八首》谱曲,用笙、钗、古琴等乐器,穿插各种女高音和男中音演唱,甚至还有一些西洋歌剧。“相当于把盛唐的雅乐召唤到当代空,让观众仿佛回到了盛唐。
“从开场空镜头开始流泪,中间抽泣了几声,哭喊着要三包纸巾。”网友“幽州”分享了自己这样看电影的感受。她认为,虽然导演拍摄的主题是诗与存在,但还是有一个主题与“诗与乡愁”有关。“这不仅是电影里北京四合院的乡愁,更是风吹树叶的乡愁。有对唐诗宋词黄金时代的怀念。”
“叶先生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行走,寻找离散在不同世界的故乡。陈传兴恢复了那一代人的兴奋、庄严、行走的优雅、脆弱的道德的美丽,并真的很钦佩它。”网友“赫恩马尼”印象深刻。
叶嘉莹在北京茶苑胡同长大。她在恭亲王府附近的辅仁大学完成学术启蒙,并在谷穗先生的指导下大胆创作诗歌。随着时代的变迁,她漂泊到“台湾岛”,然后机缘巧合去了北美教书。“叶先生的人生轨迹就像荷马的《奥德赛》。最后,她回到祖国教书育人。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故乡情结,生命的故乡,精神的故乡,但最重要的是诗歌的故乡。在我看来,她是荷马的女儿,杜甫的女儿,诗经的女儿。”导演陈传兴说。
电影里有很多金玉良言流淌,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例如,叶嘉莹先生经常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天作百猛功》,呼应了叶嘉莹自己在电影中的跌宕起伏;叶嘉莹在研究清初诗人朱彝尊的情话时发明的“弱德之美”,具体指的是一种在压抑和逆境中的克制、坚持和自我克制,“真正体现了一种儒家风格”,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她在诗歌中找到了世界,这个世界帮助她跳出了自己的需要,达成了对生活的广泛热爱。”一位观众这样评价。
“欣赏这部电影有一个门槛,”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左恒说。影片上映4天,票房仅获190万元,也证明偏离了普通观众的欣赏品味。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的观众来说,他们可以在电影中处处体验到诗歌与生活的高度统一和相互反映。
本报记者王
1.《掬水 《掬水月在手》被赞是今年最美纪录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掬水 《掬水月在手》被赞是今年最美纪录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9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