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李汝华传》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 原文及翻译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

万历八年进士。万历八年考中进士。

授兖州推官。授任兖州推官。

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调任工科给事中,曾经弹劾兵部尚书郑洛不称职。

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到李汝华出京检查甘肃的边防事务,郑洛正在经营西部的事情,主张军事上议和。

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李汝华上奏疏说郑洛怕敌人,留下祸患,并且弹劾各将吏侵吞军用物资,又请求尽数开垦甘肃闲置的田地。

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回到朝廷,历任吏科都给事中,纠举揭发了很多事。

巡抚赣。任江西巡抚。

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内府,半输户部。皇帝下诏各地税务全部由有关官员统领,把其中的一半交给税监,进入内府,一半交给户部。

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只有江西潘相命令有关官员全部由自己交送。

汝华极论相违诏。李汝华极力论述潘相违背皇帝命令。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左侍郎,掌部事。李汝华在江西十四年,威望、恩德都很显著,召回朝廷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掌管户部的事务。

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福王要庄田四万顷,皇帝下诏书多次催促,不能达到定额。

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李汝华多次和朝廷大臣一起谏诤,只减去四分之一。

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等到福王到了封地后,皇帝下诏允许福王自己派使者督催租税,所到之处受到骚扰。

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内使阎时到汝州,打死了两个人。

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李汝华请求遵照祖先的制度将这些事归属有关官员,全部撤回派出去的使者,朝廷没有采纳。

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京城周围、山东地区发生大饥荒,由于李汝华的进言,朝廷拿出仓库的粮食平价出售,并拿出银子来救济百姓。

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李汝华又上奏实行救荒几项事,两地依靠这些得以度过灾荒。

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在这之前,山东饥荒,免除一年税七十万,这年又全部免除一百七十多万。

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李汝华又以边防军饷赶不上为由,建议全国各地税款还没有送到内库的,暂留一半补充不足,宰相也帮助他进言。

疏三上不报。奏疏三次递上,皇帝没有批复。

摄吏部事。李汝华代理吏部事务。

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京城周围、陕西发生大饥荒,李汝华请求救济,都没有得到批复。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辽东发生战事,突然增加军饷三百万。

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李汝华多次请求拿出内库的钱粮没有成功,就借用了南京库藏的钱粮,搜寻全国各地仓库多余的积蓄。

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当时,内库中的钱粮堆积得像山一样,朝廷大臣请求拨出一些,朝廷都没有答应。

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管财政的大臣没有办法,就采取了所有不遵守礼法的办法,苛刻地向百姓搜刮。

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而掌权大臣征兵,竟然远达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导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带头造反,连年用兵作战。

又割四川、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又分出四川、云南等地所增收的赋税做军饷,而辽东的军饷仍不充裕,全国已经不能够再支出了。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李汝华通晓事理,勤勉机敏,在朝中不结党不勾结偏袒。

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户部做官很久,对于国家财政的盈亏,边防储备的虚实,以及盐业、漕运、屯田、牧业各方面大政方针,都竭尽心力裁度调剂。

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在年成连年歉收,常常主张宽缓怜悯,唯独增加赋税的意见不能尽力坚持,使各方白白耗费,造成内外交相骚扰作乱的局面。

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李汝华生病请求退休,被加封为太子太保退休。

卒,谥恭敏。去世,谥号恭敏。

1/2 12

1.《关睢州将军 《明史·李汝华传》“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原文及翻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睢州将军 《明史·李汝华传》“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原文及翻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