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贫困户是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群体,主要指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扶贫线上下波动、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农民。从调查数据和网络搜索结果来看,贫困边缘户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贫困边缘户主要由三部分农民组成:一是已经脱贫但没有明显效果的农民;第二,稳步脱贫但由于意外情况家庭经济再次困难的农民;第三,在确定贫困户时,家庭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当年贫困线标准,不计入贫困户。
贫困边缘户相对集中在年老体弱的农民、残疾农民和长期患病人口的农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弱、技术水平低、就业困难、收入不稳定、抗风险实力弱。
农村贫困边缘户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心理失衡严重。一些农民没有被确定为贫困家庭,因为他们当年的收入水平略高于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他们的发展状况与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没有太大区别,但无法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红利,导致心理失衡。第二,悲观情绪严重。残疾户、重疾慢性病户、工业灾害户对家庭发展前景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的情况更加突出。第三,增收难度极大。由于政策扶持有限,加上贫困边缘户自身原因,这群人没有工作的地方,没有成长和提升的技能,没有做生意的资本,靠自己的努力几乎不可能实现增收。贫困边缘户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扶贫的成效和群众的满意度,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
帮助农村贫困边缘家庭发展经济,不断增加收入,让他们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一项重要任务。明确农村干部帮助贫困边缘户的责任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增加贫困边缘户收入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
建立贫困和边缘人群技能培训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涉农部门牵头,制定针对贫困和边缘人群的技能培训计划,定期进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创业。县级职业学校应积极开展对贫困和边缘家庭中青年群体的职业教育。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应该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把集中授课和上门送餐结合起来,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争取在2-3年内对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贫困边缘人群进行全覆盖培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为贫困和边缘人口建立有效的就业机制。建议市、县党委、政府对贫困边缘户就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大型工业户吸纳贫困边缘人口就业,鼓励私营企业和社会公众组织贫困边缘人口通过来料加工和代购订单等方式从事手工业加工和农产品简单加工;对于有能力、有意愿开设便利店、网店,需要资金支持的,银行会提供小额贷款,财务负责贴息。
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贫困边缘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党委和政府要研究出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村集体企业吸纳贫困和边缘人口就业,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贫困人口以现金、实物、土地等方式投资村级集体企业,作为股东参与企业分红。
完善贫困边缘人口防贫保障机制。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与贫困边缘家庭的扶持政策有效衔接。对符合低保和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要及时纳入低保和特困地区范围,采取低保和特困家庭保障措施,确保其得到保障。发展改革部门和扶贫部门要做好扶贫规划与农村振兴规划的有机衔接,保持各项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边缘家庭年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建议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做好对接工作,共同探索实施反贫困保险的可行性,及时推出新型保险,自费为贫困边缘户购买反贫困保险,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1.《边缘户 精准扶贫别忽视了贫困边缘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边缘户 精准扶贫别忽视了贫困边缘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