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局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经验材料

扎实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信访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难题、新困惑和新现象,为准确把握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动向,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率先发展,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领域,扎实开展了“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由各级领导接访转变为广大干部下访,主动服务群众、真心融入群众,形成了干部全参与、走访全覆盖、责任全落实、服务全优化的良好格局,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上半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入户走访群众108.8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1826起,化解信访积案790余件,信访总量批次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1.7%和17%,呈现出上访批次减少、上访情绪缓和、上访诉求变化、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大局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坚强保障。

一、坚持全面常态下访,解决了“找得到人”的问题

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着力建立健全接访下访的常态、长效机制,确保群众能找到想找的人,说出想说的话。一是搭建全覆盖平台。出台了《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 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在市县建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乡镇建立群众工作办,在村建立群众工作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实现了全市174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二是畅通常联系渠道。在市、县媒体公开了6000多名各级干部的办公电话、常用手机和办公地点等信息,集中公布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值班电话以及水电气等18个市民服务电话,向人民群众发放“信访一卡通”260多万张,实现了“全天候”、“零距离”接待群众。三是强化长下访责任。对干部联点驻村一定三年,实施痕迹化管理,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同时,开通联点驻村监督热线及电子邮箱,由纪委、“两办”督查室、群工办随时抽查干部下访和处理群众来电、来访工作,以制度保障接访下访的长效性。

二、坚持优化服务接访,解决了“办得好事”的问题

坚持抓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的基础性、根本性、本源性工作,变稳控群众为服务群众,变事后处访为事前息访,变个案调解为集中解决。一是改善公共服务,减少信访增量。定期分析信访问题,主动呼应群众诉求,从前移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优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环节入手,围绕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窗口服务、民生权益、市容环境等重点领域,着力“治堵”、“治安”、“治差”、“治难”、“治脏”,解决群众教育、医疗、就业、出行方面的等问题,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地防止信访问题发生。二是推行代办服务,减少信访总量。在各级群工站设立代办服务网点、明确专门代办人员,按照“便民、公开、依法、高效”和“只要群众授权就代,只要群众方便就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群众所需的服务事项。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已累计代理服务事项28311件,办结23677件,以往群众要跑若干个来回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办好。三是提供个性服务,减少信访存量。在接访下访过程,各级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关怀下访,针对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现实需求提供特定服务,针对信访户的实际困难提供人文关怀,针对残疾人、下岗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刑释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特殊情况提供爱心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帮扶困难群众6000余户2万余人,资助和救助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4.8万余人次,启动帮扶建设项目128个,落实帮扶资金4366万元,让困难群众在实打实的服务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

三、坚持联调联动处访,解决了“解得了难”的问题

为确保领导干部接访处访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性,创新了“一健三联”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统筹研究推进措施,交流共享成功经验,形成了相互联动、齐抓

1.《一推行四公开 信访局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经验材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推行四公开 信访局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经验材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