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部分 化生 :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变性 :指新陈代谢障碍时,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气球样变 :病毒性肝炎和四氯化碳中毒时,肝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虎斑心 :在严重贫血时, 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可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 如虎皮斑 玻璃样变性 :又称透明变性,指细胞内或细胞外出现嗜伊红染色、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 玻璃样物质。 营养不良性钙化 :指钙盐沉积于变性、坏死的组织中或异物内,如结核坏死、脂肪坏死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性坏死区,血栓、寄生虫体和虫卵。患者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 钙不高。 坏死 :是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时出现的病理性死亡过程。 坏疽 :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 细胞凋亡 :是真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机制, 主要是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 酶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 肉芽组织 :有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或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纤维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 在创伤表面常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故因此得名。 充血 :器官和局部组织血管扩张, 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 瘀血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瘀滞, 使局部组织或器官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含血量 显著增多。也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 槟榔肝 :长期瘀血的肝脏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血栓形成 :活体的心血管内, 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 形成固体质 块的过程。 栓塞 :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远处血管腔的过程。 栓子可为固态、液态或气态。 脂肪栓塞 :血流中出现脂肪滴并阻塞血管。 梗死 :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炎症 :是各种致炎因子导致的机体组织损伤以及机体抗损伤防御性反应的综合表现。 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渗出 :炎症组织血管中的血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黏膜表面、 体表和体腔的 炎症介质 :大部分情况下致炎因子是通过体内某些化学物质的 “中介”作用而导致细胞、组 织损伤的。 同样,机体在炎症过程中表现出的防御性发育也是在一些化学物质的介导下才发 生、发展的。这些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化学物质,就称为炎症介质。 纤维素性炎 :是炎症过程中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素。 假膜 :也称伪膜,纤维素性炎发生于黏膜时, 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常混杂在一 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覆盖在黏膜的表面,称为假膜。 绒毛心 :心外膜的纤维素性渗出由于心脏的不停搏动而呈绒毛状, 故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又称 “绒毛心”。 化脓 :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液化坏死的现象。称为化脓。以 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称化脓性炎。 学习参考 . . . . . 脓性卡他 :黏膜的表面化脓又称脓性卡他。卡他一词意思是由 “向下流”而派生出的黏膜炎 症的意思。 脓肿 :局限性化脓伴有脓腔形成的化脓性炎,称为脓肿。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疖 :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痈 :是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组织中形成多房性相互沟通的脓肿。 蜂窝组织炎 :指疏松组织中


“原创力文档”前称为“文档投稿赚钱网”,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成交的100%】。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3005833200 电话:19940600175 欢迎举报,上传者QQ群:784321556


1.《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考试重点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考试重点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