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读师范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近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内容论述精当,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正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课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依托不同的学习内容,从思维、感官、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做”的兴趣和能力。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例表明,只要教师能在“做”中教,学生就能够快乐地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面目狰狞”,又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老师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地批评、校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让我们以“生活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1.《数学的故事观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数学的故事观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