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有一个病区叫CCU,这是心内科重症病区。

CCU住的全是危重的心脏病人。在许多外人眼里,这里就像一间牢房,住进去了就与世隔绝,无家属陪伴,难见天日。

的确,与普通病房相比,CCU显得格外神秘和恐惧。或许是因为事关生死;或许是因为“家属免进”,24小时由护士陪护 ;就连每天固定的短暂的探视时间,家属也要包裹的严严实实才能进入……

神秘的CCU,你“与世隔绝”的里面到底是啥模样?为探究竟,小编走进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病区,为您揭开CCU的“神秘面纱”!

这里是一座生命的安全岛

CCU,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心脏病患;

CCU,一个离希望更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很多危重病患获得了生的希望……

“对于很多危重心脏病人来说,如果没有CCU,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锦光这样诠释CCU。他说,同样是危重心脏病患者,分别在CCU和普通病房接受救治,结果相去甚远。CCU在护理和救治危重心脏病患时,精细度和及时度是普通病房无法企及的。比如心电、体温、呼吸变化、心率、心功能等变化,在CCU都是通过仪器分秒跟踪的,一旦出现异常,仪器就会自动报警,医护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病人的床旁,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而能做到这一切,有赖于CCU拥有全院最先进、最齐全的抢救设备。

在CCU病房,病床旁配备了中心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等多种抢救设备,随时用于患者救治。所以CCU更像是一座生命“安全岛”,虽然这里离死亡很近,但是离生的希望更近。

这里有一群训练有素的“武林高手”

除了先进的设备外,人也是CCU里的关键因素,每一个病患的成功救治,都和医护的精细处置护理关系密切。

“不好,患者出现室颤!”正值护士交接班之际,一位入院3天的7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出现全身抽搐、两眼上翻,且呼之不应,监护屏里原本规律的波线仿佛“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情况危急!

还好,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按照平日里的训练方案,护士们迅速果断分头行动:一边呼叫管床医生,一边将床畔的除颤仪准备就绪,娴熟利索地进行除颤操作。患者心跳恢复了,转为窦性心律,这才转危为安。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几乎是CCU病区里的常态。”CCU护士长陈健红说,由于这里的护士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面对危情,都能做出迅速反应、判准确断,以熟练的操作,帮助病人化险为夷。

陈健红指着病房里护士忙碌的身影说,她们每天在这不大的空间里就要走上万步,因为除了参与抢救和正常的生活护理外,如翻身叩背、雾化吸痰、给药注射至少都要每小时1次,而像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病情观察、采血化验,则是随时的,这些都必须确保床前24小时不离护士。

这里的医护不是儿女胜似儿女

由于CCU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为避免受感染引起并发症,这里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每天仅开放一次给家属探视。所有病人24小时都是由护士负责照料。

除了应急抢救,CCU的护士们做得更多的还是陪护。因而这里的护理要求和操作常规多到难以想象,甚至具体到每个动作,照顾精细度是家属远不能企及的。每天输液、饮食等液体输入量和排便、排尿、引流等液体输出量,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确保出入平衡。皮肤是否红肿,肢体有无粗细变化,每一口痰液的颜色、气味如何,也都要随时掌握。除了日常治疗护理,生活照顾也得兼顾。比如擦身、协助进食、清理大小便等。

有这样一份CCU普通的护理记录,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护士们一天的工作量:2床病人泻稀水样便7次,护士为其擦洗7次;监测并记录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气道吸痰60次……

前段时间就有一位患慢性心衰、重症肺炎的患者刘先生,从ICU脱离呼吸机就转到CCU, 没法自己咳痰,于是每次呼吸急促时,护士就得通过口咽通气管为其吸痰。期间,他还出现严重腹泻,每天腹泻10余次,但因其肛周糜烂无法用尿包,于是护士细心的护理,没有出现皮炎、压疮等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家属都感动不已——“比女儿还亲……”

审稿:曾宁

摄影:张凯

主编:曾宁

编辑:谢国豪

1.《【医院探秘】神秘的CCU,“与世隔绝”的病房里究竟是啥模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医院探秘】神秘的CCU,“与世隔绝”的病房里究竟是啥模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