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或报纸上的小字时,目光难以聚焦、眼睛酸胀,不自觉地把目标物举远了看……这样的场景,对于老视群体来说或许并不陌生。眼科专家表示,老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老了都会遇到,不必过于担心。对于老视群体而言,到正规机构验配老花镜是最合适的方法。

老花眼属生理现象


“人们常说,‘四十七八,两眼花花’。老视俗称老花眼,它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告诉记者,人体器官到了一定年龄都有可能出现衰退,而老视则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就像到了一定年纪头发会变白、牙齿会松动一样,人人都会老花。不论正常视力、近视眼还是散光,任何屈光状态的人或早或晚都会老花,一般出现在40岁以后。”


“人的眼睛好比一台照相机,睫状肌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魏文斌解释,年轻时,睫状肌调节自如,通过收缩和放松可以实现看近和看远。但40岁以后,睫状肌的弹性逐渐变差,调节能力降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物时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现象就是老视。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老视群体越来越庞大。有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口有老视问题的人群占比56.9%,达3.9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三成。其中,中重度老视人群达1.46亿,重度老视人群达800万。


“与近视或白内障群体不同,老视群体主动就医的概率不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海丽认为,目前人们对于老视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很多人不把老花眼当回事,往往为了图省事,直接选择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花镜,例如不经检查验光就自行购买固定度数的老花成镜。


李海丽说,每个人的眼部情况都不同,错误的应对方式将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导致晶体加速老化。建议大家到正规机构验光、配镜,综合考虑远视、近视、散光、白内障等眼部情况后,才能配到更合适、更准确的眼镜。


“相比于城市老年人,农村等边远地区的老年人情况更糟。他们可能老花眼已经很严重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也不懂得配镜,往往都是凑合、将就,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李海丽强调,当眼睛出现调节能力下降时,要认识到这有可能是老花眼,及时到医院排除其他疾病。


不能太指望矫正手术


日前,一些眼科机构纷纷开设老花手术门诊,声称利用所谓的角膜激光矫正和眼内晶状体置换老花矫正手术,能帮助老视群体从此“摘掉眼镜”。对此,专家持有不同看法。


“随着年龄增长,老视度数也跟着不断改变,一般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不管是角膜矫正手术还是晶状体矫正手术,目前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老视门诊不能成为主流。”魏文斌表示,老花矫正手术也许在短时间内能使视力有所好转,但由于机体自身系统给予不了相应的维护,随着花眼度数的增长,过段时间仍需要重新戴眼镜。“很有可能既花了钱,但视力也没改善,所以并不赞成手术治疗,最合适、最简单的方法还是配老花镜。”


“日常戴一副眼镜,开车换一副,工作时又要换一副,一天要在几副眼镜之间不停切换……”这样的状态,是近视加老视群体的生活日常。对于这部分群体,魏文斌建议,可以选择多焦点眼镜,即一副眼镜同时可以看清远、中、近,不用频繁换镜,相对省事很多。


“老视并不可怕,佩戴合适的老花镜后对生活影响不大。每个人的老视问题都是逐渐发展、加重的,因此配了一副老花镜不能一劳永逸,还需定期到医院调换。”魏文斌说。



文:健康报记者?王倩

1.《如何治疗老花眼 得老花眼了怎么办?专家:不能太指望矫正手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治疗老花眼 得老花眼了怎么办?专家:不能太指望矫正手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