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说

“十四五”计划的编制是2019-2020年从中央到各地要完成的战略工程。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临近,如何研究形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形成准确可行的转型发展战略蓝图和战略措施,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紧迫任务。

华略智库主席、战略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姚,结合自己多年参与五年规划和咨询的经验,形成了最新的《未来来了,为什么要赢——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系列前瞻性研究》的思考,在此推给读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13个五年规划期。虽然“十四五”计划是“规定的行动”,是常规性的工作,是前五年计划的延续,但我们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新目标、新任务却大不相同。

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但我们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和挑战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十四五”计划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和承前启后的内在逻辑。

如何研究形成“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形成准确可行的转型发展战略蓝图、路线图和战略措施,已成为关系到新旧动能根本性转变、竞争中适时抢占C位优势、跨越中国等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

因此,高精度地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外的总体形势,并创新性地提出一系列系统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好的观点和看法。在此基础上,上海华略智库对“十四五”总体趋势和规划要点的基本判断是:

“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不仅有五年规划历年来的常规和持续实践,而且由于内外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的根本变化,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需要大幅调整,编制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的研究重点和规划路线也需要创新。

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推出新举措、实现新变化、奠定新基础的历史性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

未来来了,控制高牌位和风险势在必行

谋局必须先谋势,谋计而后动。

目前,在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中国各行各业的基本共识无需重复。关于内外部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其深远影响,我们有以下五个基本判断:

判断一:进入两百年历史的交汇期

“十四五”期间的五年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五年。

在国内,要巩固、提升和解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跨世纪时期”,我们明白中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历史任务将逐渐从中国人的站起变富转向变强。要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中国从世界边缘推向世界中心,成为世界级强国。

其次,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民生保障不再是单纯依靠基地满足基本需求,而是提高基地,实现高质量生活。

判断二:进入外部剧变影响突出的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发展环境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巨变”。

从全球格局来看,这一巨大变化主要是指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频繁发生,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高涨,以及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全球金融货币格局和全球多元治理体系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在更深层次、更有针对性的意义上,我们有一个肤浅的认识,即核心问题仍然是指中美全面竞争的新格局,特别是经济技术竞争,已经从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变为竞争为主、合作为辅。

这也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中美两国应该分步骤共同治理的理念。在美国实际占领高端,中国立足低端的想法破灭后,美国对中国近年的崛起有着强烈的竞争心态和不安全感,对中国采取高压、打压、压榨的竞争策略。

中美之间的整体竞争将成为贯穿“十四五”乃至更长历史时期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高概率现象,对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将反全球化作为对外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基本政治平台,中美双边关系和全球经贸格局进入艰难的重建时期。外部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将给中国各地的对外开放带来严峻挑战:

首先,外部需求正在收紧或成为新常态。这种新的出口收缩常态与国内去产能、去杠杆化产生叠加效应,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下行风险,尤其是对外向型经济突出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园区和对外贸易活跃的企业,可能会因中国与某国的贸易摩擦而遇到重大经营困难。

第二,调整规则的压力加大了。中国将面临美国在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削减国有企业补贴等方面的高标准压力,也可能面临其他发达经济体为效仿美国而提出的类似“公平贸易”要求。

第三,利用国际资源的障碍更多。目前,日本和欧洲已经宣布建立零关税自由贸易区。如果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发达经济体将逐步形成零关税贸易圈,这必然会给我们降低关税带来更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中国制造业的稳定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跨国企业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或扩大生产线时,可能会考虑成本因素,有更多的选择。从电子产品制造的角度来看,一些知名厂商开始选择在越南和泰国建厂。

这意味着主要依靠外资和工业出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十四五”期间,我国各地不仅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获取宝贵的全球高端要素资源,还要加强基于自主可控产业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地方创新型企业,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判断三:进入动能转换风险管理期

2018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十四五”末,有可能突破1.5万美元,走向高收入国家,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乐观的模拟判断。

但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平稳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可能低速停滞。经济社会风险底线管理将成为未来五年各级政府提前做好准备的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

主要有两个判断:一方面,国内制造业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端压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低端挤压的双重挤压。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施加的技术约束,可能会破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完整性,给企业带来类似中兴事件的打击。

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也面临着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化、环保约束强化、快速老龄化、“脱离实际”等冲击。一些企业加快了传统优势领域的对外转移。

特别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一些跨国企业的订单得到加强,企业开始考虑转移产能,并在海外布局新工厂,从而增强了向海外转移的意愿。

【据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广东出售的工业用地单价约为美国中西部的4-6倍,越南的1.5倍。2018年以来,在东南亚的投资迅速增加,英特尔、富士康等跨国公司和著名的代工公司纷纷前往印度、越南等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公共信息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密集而频繁地发生,产业转型将面临新旧产业断代的风险考验,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如何确保中国经济在持续稳定增长中加快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十五”期间最重要的挑战和重要任务。

对于发达地区,要巩固制造业的优势和底线,防止传统产业转移过快或“两到三”过度,导致产业空,加快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优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对于欠发达地区,要重点改善自身的经营环境和区位优势,利用好改善主要交通设施的优势,加大吸引适宜的产业梯度、系统转移和在发达地区落地的力度。

也要适当布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防止在新一轮竞争中一步步落后、一步步落后甚至被边缘化的风险。

判断4:进入卡脖子高科技猛攻期

我们对“十四五”期间世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变化趋势的主要判断是,未来五年,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一个关键的爆发期,这将对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深刻改变未来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发展地位。

根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预测,2025年前美国将会有一个机器人药剂师,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道路车辆的10%,30%的企业审计将由人工智能进行,家用电器和设备将占互联网流量的一半以上。第一台人工智能机器将加入公司董事会。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整合重构全球价值链”,可能导致国家间“赢家通吃”的竞争。

在国内,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工业技术等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

大量集成电路、汽车、仪器仪表、显示面板、自动数据处理器、飞机和航空空设备、电子元器件、医疗仪器等产品,其核心控制大多依赖国外。

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部件均为进口。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更重要的是,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引进和外资“插上了脖子”,严重限制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出口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利用国外的技术、品牌等优质资源,将对中国国内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2016-2018年,中国并购美国公司27起被驳回,半导体行业受冲击最大,如下图:

来源:新华网

有鉴于此,“十四五”期间,中央和全国各地将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建立独立可控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解决集成电路芯片、生物技术、航空空航天、核心元器件等一批关键前沿技术不足。

R&D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全面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替代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努力实现自主控制的历史性突破。这也将成为中国许多领先城市“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旋律。

判断五:进入要素资源稀缺竞争期

“十四五”期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特别是高端资源的争夺出现了两个显著事件:一是土地、金融、环境资源压力迅速上升;二是政策、平台、人才竞争的张力迅速蔓延。

这实际上表明,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竞争不仅是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竞争,也是关键资源和优势支撑的竞争。

在资源稀缺性方面,我国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稀缺,已完全进入依靠城市更新改造盘活现有土地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土地利用指标供不应求,几年来重大项目“难找一地”已经成为常态。

由于改造现有土地成本高,一些中心城市不得不通过“两到三”建设商业建筑,这不仅加剧了商业建筑的过剩,也降低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近年来,地方政府明显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大量淘汰落后产能。但由于全区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生物医药、新化工等行业无法通过环评。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凸显,地方政府税收相继结束了高速增长的时代,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税收绝对下降的情况。因此,“十四五”期间公共财政的平衡压力将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在资源竞争力方面,2018年最著名的事件是在全国100个城市爆发的“抢人大战”,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在当地定居。

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先后推出前沿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启动巨额资金支持吸引高端人才团队的创新创业,大力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国家R&D设施平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高能峰会论坛等平台型机构的竞争。,以主要功能平台推动相关产业集聚。

数据来源:狩猎网

特别是近年来,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雄安等地全面加大了制度先行和政策扶持力度。新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科技创新板和注册制度的试点、15%的外国人才税封顶以及服务业的全面扩张和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示范区”的建立,为政策落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引领优势和品牌效应。

“十四五”期间,如何解决关键要素资源的振兴问题,获得国家支持开展试点,将成为决定一个地区转型升级成败的“制胜法宝”。

本文是“十四五”编制系列前瞻性研究的第一篇,“未来来了,做高牌位,控制风险势在必行”,下一篇“创新与竞争,大规模编制五年计划”,将于近日推出。

感谢分享,敬请期待!

———————

1.《十四五 “十四五”大局大势全析:未来已来,何以竞胜(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十四五 “十四五”大局大势全析:未来已来,何以竞胜(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5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