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教育专区 > 小学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专题《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本文介绍了“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育设计

作者:号平

作品编号:057

一、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术:

(1)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算法,并灵活应用。

(2)理解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了解杨辉三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的阅读、计算和网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成预习学案。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猜想能力,渗透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及合作化学习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展示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发现杨辉三角的基本规律,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主要包括横行、竖行、斜行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从问题的提出、探索的过程及猜想的建立均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作为组织者,提供必要指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了解杨辉三角的规律后,介绍杨辉三角的来源,通过杨辉三角历史背景的描述,使得学生更了解数学文化。借助杨辉三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中高考试题,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杨辉三角规律的发现和理解以及了解杨辉三角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杨辉三角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规律时,采取讨论交流式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规律的欲望。杨辉三角的历史文化介绍推广环节,借助微课形式,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声中,杨辉三角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力的叙述娓娓道来,吸引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性。杨辉三角的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a+b)(m+n)=am+an+bm+bn

2.完全平方公式:

【设计意图】复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计算(a+b)的高次幂,为提取展开式系数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按照a的降幂排列,写出、、、(a+b≠0)的展开式。

将展开式系数填入下表1。

表一

【设计意图】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按照a的降幂排列,写出、、、(a+b≠0)的展开式,并将展开式系数填入表格中。通过引入探究操作的过程,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系数表的来源。

将上表1变换队形,填入下表2。

表二

如表2,三角形系数表就称为杨辉三角。

【设计意图】将(a+b)n展开式系数变换队形后,正好形成三角形系数表,从“形”的角度,揭示杨辉三角的第一层面纱。

活动二:同学们,能否继续写出、、、...、的展开式系数?

【设计意图】类比以往解决含n的题型,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杨辉三角规律的欲望。

规律之美1:杨辉三角中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每一个数均为肩上两数之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杨辉三角形数表,直观感受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规律之美2: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数相等,杨辉三角具有对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观察杨辉三角形数表,发现由数字构成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是最为典型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展示了杨辉三角的对称之美。

规律之美3:杨辉三角第n行中n个数之和等于2的n-1次幂。

【设计意图】从“数”“形”两个角度分析杨辉三角数表后,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眼光看待杨辉三角数表,即“横向”计算杨辉三角数表的和,寻找规律。同时,为后续从“斜向”观察杨辉三角的规律埋下伏笔。

规律之美4:从杨辉三角中一个确定的数的“左(右)肩”出发,向右(左)上方作一条和左斜边平行的射线,在这条射线上的各数的和等于这个数。

规律之美5:斜看杨辉三角中各数的和,从第三个数起,任一数都等于前两个数的和,这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即为兔子数列。

【设计意图】斐波那契数列是数学文化史中趣味性很强的代表性范例,值得推广学习,从而引出斐波那契发现兔子数列的规律。

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传世之作《算术之法》中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假定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个月就能长成大兔子,再过一个月就开始生下一对小兔子,并且以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子.设所生一对兔子均为一雄一雌,且均无死亡.问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年内可以繁殖成多少对兔子?(如图1)

图1

兔子繁殖问题也可以从杨辉三角得到答案:

1,1,2,3,5,8,13,21,34,...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来源,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数学的价值体现。同时,介绍数学家斐波那契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并将生活中的现象记录下来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三)时光列车

通过微课的形式讲述杨辉三角的起源、发展,走进杨辉三角,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首先介绍古代数学家贾宪,中国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的杰出数学家。曾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古集》(二卷),都已失传。据《宋史》记载,贾宪师从数学家楚衍学天文、历算,著有《黄帝九章算法细草》、《释锁算书》等书。贾宪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

然后介绍本课的主角——古代数学家杨辉,出生于南宋时期,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如图2),并说明此表引自11世纪中叶(约公元1050年)贾宪的《释锁算术》,并绘画了“古法七乘方图”。杨辉在所著《详解九章算法》、《开方作法本源》一章中作贾宪开方作法图,并说明“出释锁算书,贾宪用此术”。

图2

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在13岁时(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帕斯卡在1665年出版《论算术三角形》,谈到“算术三角形”的构造和性质,并最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性质。

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的发现比帕斯卡要早100多年,比贾宪晚约500年。

【设计意图】描述贾宪、杨辉成就的同时,详细介绍杨辉三角的来龙去脉,并告知今日认知的杨辉三角实际上是贾宪最早发现这一神秘的数学知识,一场美丽的误会充满了数学文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类比引出西方国家有关杨辉三角的史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念。

最后引用学生熟知的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作为结束语:“数学是我国人民擅长的学科。我们祖国伟大人民在人类史上有过无比睿智的成绩。”

(四)古为今用

“纵横路线图”是数学中的一类有趣的问题。下图3是某城市的部分街道图,纵横各有三条路,如果从A处走到B处 (只能由北到南,由西向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实践,集思广益,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得出结论。

教师思路:如图3把图顺时针转45度变为图4,使A在正上方,B在正下方,然后在交叉点标上相应的杨辉三角数.B处的杨辉三角数与A到B的走法有什么关系?

结论:B处所对应的数6,正好是答案 6.

猜想:每个交点上的杨辉三角数,就是从A到达该点的方法数.

【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中的路线问题,借助杨辉三角知识解题,自然过渡到本课所学新知,体现杨辉三角的应用价值。

变式:“纵横路线图”是数学中的一类有趣的问题。下图5是某城市的部分街道图,纵横各有五条路,如果从A处走到B处 (只能由北到南,由西向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设计意图】变式题同样的方法,转化为图6,借助杨辉三角图7。借助学生常外出旅游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本问题的兴趣,开动脑筋思考答案,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揭示杨辉三角与纵横路线图问题有天然的联系,从而揭秘杨辉三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价值体现。

(五)提升思考

(2006年中考日照市卷第17题)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单位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

根据前5行的规律,可以知道第6行的数依次是: .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引导学生认识杨辉三角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形式,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类比的思想和转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先观察题中的单位分数三角形,逐步引导寻找单位分数三角形与杨辉三角的不同之处,层层递进,深入剖析,找出规律,借助杨辉三角的知识解决本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杨辉三角故事的品读,感受到杨辉三角内在的奥秘,体会到数学文化的趣味性,欣赏数学文化的美妙之处,并深深被数学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七)作业设计

1.查阅《杨辉三角》相关资料。

2.复习巩固《杨辉三角》的规律。

(八)板书设计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042 中学教材和中考命题中的数学文化探析

04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044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045 第二章 探索图形的规律——火柴棍里的数学文化课堂实录

046 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047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

048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读《数学文化漫谈》有感

049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050 读浙大蔡天新教授《数学传奇》有感

051 HPM视野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教学实录与设计分析

052 探寻单位“1”下的直观模型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有感

053 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的想象

054 基于数学之美的小学数学命题设计

055 “将军饮马”问题的前世今生

056 一次“数学文化”答题活动的题目设计

1.《【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专题《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专题《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254532.html

上一篇

【中班2的加减法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粗细》

下一篇

关于中班上学期区域活动总结我想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毛巾比比长》含反思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本文介绍了“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育设计 作者:号平 作品编号:057 一、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术: (1)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算法,并灵活应用。 (2)理解杨辉三角的...

关于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我想说《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关于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我想说《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本文介绍了“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育设计 作者:号平 作品编号:057 一、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术: (1)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算法,并灵活应用。 (2)理解杨辉三角的...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儿童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对学习数的可分离性理解不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乏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完全。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看这里!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看这里!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少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完整。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干货看这篇!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

关于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我想说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关于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我想说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专题之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专题之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离不开的数朋友》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屈老师大班数学教案《分水果》

3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相关介绍,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少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完整。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