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Ⅳ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祖父: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度副词。

  ⑥属余作文以记之 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班级: 姓名: 座号: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所取意义。

  1.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复词: 取义:

  2.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偏义复词: 取义: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偏义复词: 取义:

  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偏义复词: 取义: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偏义复词: 取义: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 取义:

  7、逼迫有弟兄《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 取义:

  8、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 取义:

  9、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 冀缓急或可救助 。《谭嗣同》

  偏义复词: 取义:

  10、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 《琵琶行》

  偏义复词: 取义:

  11、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偏义复词: 取义:

  12、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 杨朱》

  偏义复词: 取义:

  13、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德,国家之基也。

  偏义复词: 取义:

  14、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偏义复词: 取义:

  15、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偏义复词: 取义:

  16、韩之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偏义复词: 取义:

  17、询谋得失,深遂夙愿。

  偏义复词: 取义:

  18、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

  偏义复词: 取义:

  19、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偏义复词: 取义:

  20、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偏义复词: 取义:

  21、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

  偏义复词: 取义:

  2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复词: 取义:

  23、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偏义复词: 取义:

  24、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偏义复词: 取义:

  25、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偏义复词: 取义:

  26、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偏义复词: 取义:

  27、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 偏义复词: 取义:

  28、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偏义复词: 取义:

  29、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偏义复词: 取义:

  30、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

  偏义复词: 取义: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班级: 姓名: 座号:

  1. “出入”,偏指“入”,“出”无义。

  2. “得失”,偏指“失”。

  3、 “远近”,偏指“远”。

  4、 “浅深”,偏指“深”。

  5、 “异同”,偏指“异”。奖赏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不相同。

  6、 “公姥”,偏指“姥”,“公”无义。

  7、 “弟兄”,偏指“兄”,“弟”无义。

  8、 “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9、 “缓急”,偏指“急”,“缓”无义。

  10、 “去来”,偏指“去”,“来”无义。

  11、 “行止”,谓飞行和栖止。雁只在飞行时列成队形,止宿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行止”当偏在“行”义

  12、“寒暑”义偏于“寒”,“暑”字陪衬

  13、“国家”偏指“国”指晋国,“家”无义只起陪衬作用。

  14、 “缓急”偏指“急”就是急难的意思,“缓”无义起陪衬作用。

  15“衣裳”联系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无义起陪衬作用。

  16、“得失”根据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错,弊端。

  17、“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

  18、 “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

  19、“短长”偏指“长”,“以为殊无短长”即认为很没有能耐。“短”无义

  20、 “出入”偏在“出”,“入”无义

  21、“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

  22、“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

  23、 “利害”偏用“利”义,“害”无义

  24、“利害”偏用“害”义,“利”无义

  25、“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

  26、 “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书”,信。“疏”和下文“信使”不相照应,“书疏”显然偏指“书”,而“书”正与“信使”互相照应,这样“疏”无义起陪衬作用。

  27、 “始”和“归”意义上不相照应,而“终”与“归”正好照应,可见“始终”当偏指“终”,“始”无义起陪衬作用。

  28、 “沐猴而冠带”显系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一语,可见“冠带”之“带”仅为凑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

  29、 “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穰”无义起陪衬作用。

  30、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统承前文“季孙之说”、“子冉之计”而言。

2014试题库汇总

1.《不宜异同 2014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练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宜异同 2014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练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