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马小平:生命的“传道者”

  在钱理群、杨东平等许多学者、名师眼中,他是“ 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家”:但在不少家长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却是“离经叛道 ”“浪费时间”“影响成绩”。理想和现实的交错,让他一度趴桌而哭。

  他就是深圳中学今年刚去世的语文教师马小平。

  这位56岁就因脑部恶性淋巴瘤去世的教师,曾发觉许多年轻人“有技术却没良知”,简直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他很少讲教材,但却把梁漱溟、哈维尔、王小波带进课堂;他提出 “课堂中不能有生命缺席”。

  “他就是那种布道者的形象。”有同事回忆说。

  他反对仇恨,提倡爱和悲悯。“9•11”事件发生后,学生们都兴奋起来,“炸得好”。可马小平却显出了愤怒,他站在讲台上质问学生:“你们知不知道,死的那些都是人!”

  讲授课本时,他也有不同于教辅材料的解读。许多学生都记得他上过的《孔乙己》,因为他始终关注的是那个在 一旁冷冷讲述故事的、年仅12岁的小伙计。

  当谈起那个孩子时,马 老师在讲台上深深叹了口气,“他还只是个孩子,却与成人社会的视角没什么不同。失去了天性的悲悯,真是悲哀。”

  他在学生的—篇作文里获得了回应:“真的,当你从这样的课堂里体会到爱、感觉到爱,你就懂得了要尊重人、爱护人。你就会发誓,从 此以后再也不会去伤害任何人。” 学科网

  “我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精神斗士的想法,但因为有了你这样的学生,才使我觉得这种坚持是必要的。”马小平 庆幸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所以才倾尽自己的所有生命力量,坚定地去做那个世人并不看好的“生命传道者”。

  【素材运用】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可贵的,但行走在这个社会,我们又患上了心盲症。好在马小平为我们重拾了生命精神,他不仅告诉我们“课堂中不能有生命缺席”,更警示我们:人生不能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评判标准。

  【话题拓展】 仁爱之心、为人师表、鹤立鸡群

 

高考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2014试题库汇总

1.《传道者 2014高三作文素材:生命的“传道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传道者 2014高三作文素材:生命的“传道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