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2、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重点讲读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

  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安排:熟悉课文,介绍背景,解决字词,理清结构,重点突破5、6段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3、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4、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抗日时期很多文人学者以笔当枪积极投身抗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盾写的《白杨礼赞》,看一看他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一、本文体裁:叙事散文。

  二、关于“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三、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党中央对他的一生作了怎样的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一九三八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一九四○年三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关于文体知识:

  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3、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有: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五、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不识的字的读音。

  1、进行注音练习,给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意: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毡子主宰倦怠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虬枝旁逸斜出婆娑

  秀颀

  2、解词:见注释。

  五、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2、找出文中抒情语句,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

  1、4、6、8、9几段中都有。

  3、说说1、4、6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强烈感情的抒发和主体的表达。

  4、理出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5、理清思路:再读课文,指名几位朗读好的同学读课文。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进行。,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景美,形美,神美。

  6、理情结构:学生作业后,教师点拨:以上的练习,反映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按照这条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教师读第一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指名读课文2、3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西北高原的景色及感受。

  2、怎么描写的?找出文中关键词句。本小节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3、作者感受如何?一是,雄壮、伟大,一是,倦怠、单调。

  4、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归纳写法特点: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七、作业:

  1、小结本课内容

  2、预习题:熟读课文5——9段完成以下练习

  1)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细致描写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

  4)课文第7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请用横线勾画出来。

  5)文中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白杨树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6)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其反问意思怎样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作者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安排:复习本文线索,思路。重点突破第5、7段内容及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我们先复习几个问题:

  1、本文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2、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3、描写西北高原运用那些写法?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5——9自然段内容,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优美的句式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一、一起学习5、6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白杨树给你的总得体印象是什么?团结向上、努力向上。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

  3、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和品格特征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细致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目的是突出树的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把白杨树拟人化了。

  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同学们思考归纳这两段的写法特点:由远及近,由下至上,由平视到仰视,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

  二、学习第7、8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内容。

  要求:

  1)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说说前4句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

  2、学生齐读5---8句,看主要运用那两种修辞手法?反问、排比讨论:这四个句子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

  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由外向内,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种手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第7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运用排比反问修辞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第8段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齐读在书上划下揭示象征意义的语句

  三、读第9自然段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楠木指哪些人?运用什么写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楠木”在文中象征诸如国民党反动派等。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愤慨、鄙弃之情。先抑后扬,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首尾呼应。再次赞美白杨树,深化主题,结束全文。

  四、归纳本课重点写作手法: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先写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的美,再写外形的美,过渡到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的美,再联想到人的精神,由树及人,可见文章是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表达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同时,作者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并对托意的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这又是第一节课给大家介绍的象征的写作手法。

  试试看: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叶、梅花、老黄牛、鹰、荷花、蜡烛、小草、翠竹、孔雀

  例:见附页。

  五、在本文写法上我们有哪些收获?

  写作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描写景物: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下到上,由平视到仰视,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语言句式:多用修辞语言优美,富有感情六、学习运用:]

  结合本文主要写作特点:学习句式及托物言志的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结合屏幕所给图片仿写一段话。

  仿写抒情句:

  1)当你……难道……难道……难道……在茫茫的竹林走过。

  2)我赞美莲花,就因为……不但……尤其…

  3)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七、作业

  1、运用象征手法,任选一幅图片。礼赞“落叶”或“梅花”等,在话题本上完成200字的片断。

  2、小结本上小结本课内容。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

  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白杨礼赞》与《小白杨》歌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预习交流

  1.生字词正音、释义;

  2.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特质?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3.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请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再读课文,赏析品味:

  1.赏析形美、神美: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的?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范读7、8自然段,学生思考。

  白杨树的形美,显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内在气质美吗?

  师:欣赏课文到这儿,我们才明白作者托白杨来赞美的是……对、是北方的抗日军民,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播放多媒体文件,介绍象征手法及写作背景。

  

  2.朗读,赏析“景美”,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师:白杨树的形美、神美与北方抗日军民极其相似,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原风光,多余吗?为什么?

  

  

  3.分析本文的抒情线索。

  明确:白杨树不平凡: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

  

  品味语言,写法: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1.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2.朗读,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

  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赏析四个“难道”句式的妙处?

  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1.《《白杨礼赞》课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杨礼赞》课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