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青海:“合力”守卫“水塔”,生态保护场类
新华社记者余雪莉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每年向中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水,被称为“中华水塔”。
上世纪末,由于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三江源的生态一度退化,河流频繁断流,湖泊大量消失,野生动物锐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示范,2016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示范工作正式开始。
青海三江源风景。新华社记者李林海照片
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是国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五大示范任务之一,也是最大的难点。
青海省在试点中整合了过去分散在林业、国土、环境保护、住宅、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责任,建立了以管理局为龙头、支持管理委员会、以保护站为基地、向村庄辐射的新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庭院合作运行机制,推动庭院间形成共建合力。
“国家公园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你有我,我有你’,国家公园的建设得到了地方的大力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浩国过去是“林”“关林”“草”“关草”“水”
2021年7月,一群长野驴出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华社记者张龙照片
近年来,“726”非法捕杀西藏野驴事件、“823”非法采金案等重大事件相继破获,是生态管理人员在巡逻中发现的线索。黄河源区管理委员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韩昌鹏说: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记者了解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系统试点全面启动以来,首次发表了多项国内第一,即林地、草原、湿地、地表水四大自然资源本底报告,首次完成了自然资源统一权登记试点,颁布了地方立法制定的第一项国家公园条例。
2021年10月,牧民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公园放牧。新华社记者张龙照片
在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同时,追逐水草数千年的牧民们吃了生态饭。
“这几年湖水越来越大,再也不用赶牛羊在别的地方放牧了。”44岁的尼玛扎市的家住在嘉陵湖北岸,是马都县嘉陵湖乡卓庄村的牧民。几年前,黄河断流,牛羊不能喝水,所以他们家不得不去他乡。现在他成了生态管理员,一边放牧,一边巡视湖泊和牧场。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生态管理院吴超在嘉陵湖边捡垃圾。新华社记者张龙照片
“像尼玛扎市这样的生态管理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有2万多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以生态保护第一为前提,建立“一户一强”生态管理公益岗位机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最大亮点。
青海省财政每年拿出3.7亿元资金,实行“一户一强”政策。区内每个家庭1名生态管理人员,家庭平均年薪21600韩元,有效调动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保护生态和民生改善,实现“双赢”。
过去几年,青海省抓住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的窗户期,实施了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原保种、志愿育苗、湿地保护等工程,实现了增草、增绿、增水等。公园内48起矿业权全部退出,实施生态恢复,抚摸生态伤疤。
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不辜负人。今天三江源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天湖重现,生态全面好转。
今年3月,鹤飞向青海果洛,在藏族自治州马都县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华社记者余雪莉的照片
根据2021年8月公布的《2020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最近青海三江源向下游每年增加约100亿立方米,2020年运输量增加到954.98亿立方米。
在2021年初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示范验收评价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示范排在第一位。
勇于承担“国家使命”,承担“源头责任”,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的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和探索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良表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仍需在摸索中不断完善。“这项改革任重而道远。”
青海果,藏族自治州马都县内黄河源的风景。新华社记者张龙照片
1.《【合力600字初中作文】奋进新的旅程,建设新的时代,伟大的变革,青海:“合力”守卫“水塔”,保护生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合力600字初中作文】奋进新的旅程,建设新的时代,伟大的变革,青海:“合力”守卫“水塔”,保护生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6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