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抄报一:岩石的基本介绍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等。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其中,长石是地壳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达到60%,石英则是数量第二多的矿石。

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大多数岩石含有二氧化硅(SiO2),而74.3%的地壳成分都是后者。岩石中硅的含量是决定岩石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石是人类早期工具的重要来源,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类的第一个文明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岩石一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材料和工具。

基本含义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岩称喷出岩或火山岩,在地下冷凝的则称侵入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大约占95%,沉积岩只有不足5%,变质岩最少,不足1%。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等。它属地质科学中的重要的基础学科。

什麼是三大岩石类?

岩石为矿物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所组成,如石灰岩仅由方解石一种矿物所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所组成,如花岗岩则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集合而成。组成岩石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无机物质。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但由于自然界是连续体,很难真正依据我们的分类分成三种岩性,因此会存在一些过渡性的岩石,好比说凝灰岩(火山灰尘与岩块落入地表或水中堆积胶结而成)就可能被归于沉积岩或火成岩,但大抵我们还是可以分为主要的三大类:沉积岩占地表的66%,为地表的主要岩类。由原来已形成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后变为碎屑,或由生物的遗迹等,再经过侵蚀、沉积、及石化等作用而造成的岩石。这类岩石都成层状,最先沉积者在下部,时代较老,层次愈上者,则时代愈新,这叫做叠置层法则。当岩石沉积的时候往往含有生物的遗骸埋没后常可以完好保存历久就变成化石;在火成岩中则多无化石存在。

2 手抄报二:岩石的形成

地球形成之初,成了山石,经过风化,变成了岩石。接着就变成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几亿年过去了,世界上就有了无数岩石。正在向定量方向发展。

古老岩石都出现在大陆内部的结晶基底之中。代表性的岩石属基性和超基性的火成岩。这些岩石由于受到强烈的变质作用已转变为富含绿泥石和角闪石的变质岩,通常我们称为绿岩。如1973年在西格陵兰发现了同位素年龄约38亿年的花岗片麻岩。1979年,巴屯等测定南非波波林带中部的片麻岩年龄约39亿年左右。

加拿大北部的变质岩—阿卡斯卡片麻岩是保存完好的古老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阿卡斯卡片麻岩有将近40亿年的年龄,从而说明某些大陆物质在地球形成之后几亿年就已经存在了。

根据其中所含的锆石矿物晶体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约为43亿至44亿岁,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样本,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推论,这些岩石形成时,地球上已经有了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诞生2亿至3亿年后,可能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由炽热的岩浆所覆盖,而是已经冷却到了足以形成固体地表和海洋的温度。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4亿年前可能就已经完成了。

发掘

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中包体的岩石年龄约为35亿年。

澳大利亚西部Warrawoona群中的微化石在形态结构上比较完整。早期叠层石是蓝藻建造的,叠层石是蓝藻存在的指示。如果3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蓝藻,则说明释氧的光合作用早就开始了,这便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直到20亿年前大气圈才积累自由氧呢?从35亿年前到20亿年前中间相隔15亿年之久,为什么氧的积累如此缓慢?对此当然有不同的解释。

最古老生命存在的间接证据中较重要的是格陵兰西部条带状铁建造(BIF)和轻碳同位素。如果证据成立,则由此可推断在38亿年前的地球上已经出现进行释氧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即类似蓝藻的生物。根据Cloud的解释,BIF是由光和微生物周期性地释氧而引起亚铁氧化为高价铁沉积下来的。轻碳同位素也是光合作用的间接证据。但反对的意见认为,BIF形成所需的氧可以通过大气中的水分子的光分解来提供,而轻碳同位素可能来自碳酸的热分解。


3 手抄报三:岩石形成的原因

十八世纪末岩石学从矿物学中脱胎出来而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岩石学发展的初期,主要研究的是火成岩,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变质岩,而沉积岩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科一种岩石都有其生成以及后期保存,变化的特定环境。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1、花岗岩经天文地质学的研究,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还未发现有花岗岩。所以说,花岗岩是地球上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的独特产物。地球形成约60亿年;在42.5亿前后,形成了大气圈和水圈;在40亿年前后,出现了生命,进而形成了生物圈。

1.1、在40公里左右的深度,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使得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及塑性状态下的矿物重结晶,在这种状态下,重结晶不充分,所以晶体较小并且混浊。矿物及晶体在巨大的垂直填压力下,定向排列,形成片麻理,这种岩石叫做片麻岩。由沉积岩直接变质而成,属负变质岩。

1.2、当片麻岩在地下深处遭受水平方向的挤压时,在层理和片麻理间产生揉皱构造成并由此产生虚脱构造(即在层间发生由于扭动而产生的弯曲的凸镜体空间)。

1.3、如果硅铝质的沉积岩继续下沉达60公里左右的深度,压力和温度已使岩石熔化为花岗岩浆,花岗岩浆比重较小(2.7左右),浮在地幔中较重的铁浆如果快速的上升冷却,来不及充分的结晶及聚晶,则形成:石英为独立的细到中晶体,外形近圆形;长石为微到细晶。叫做细晶岩,一般为浅色。

1.4、花岗岩浆如果缓慢上升、冷却,矿物则可以从容的结晶、聚晶,也就是,相同矿物单晶体在液态里有往一起聚合的趋势。这样就形成中到大斑晶的花岗岩。我国和外国的花岗岩品种大多属此类。

1.5、花岗岩浆在上升冷却过程中,已经结晶,但还未固化。这时受到挤压,晶体被压扁、拉长,晶体定向排列,形成花岗片麻岩,如广东海浪花,福建越南白、新疆冰川白等。

1.6、花岗岩浆上升、冷却过程中,已形成一些晶体,这时又复下沉、被加热,在已形成的晶体(或叫晶核)周围再次结晶,形成围绕晶核黄素的结晶环,也叫晶体增生,并与初始晶核黄素有着明显的界线,如:芬兰的啡钻,山东莱州珍珠红等。晶体较大,近圆瑚,具有特色。

2、岩石的蚀变作用当岩浆上升、冷却成岩后,上升至地表以下10公里左右的深度时,地下水可以通过岩石周围的裂隙以及晶体颗粒的孔隙对岩石进行蚀变作用。蚀变作用可使长石向高岭石转化,辉石和角闪石向缘泥石转化,降低石材物理性能,使得吸水率提高,光泽度降低。但,轻微的蚀变作用,对岩石的物性影响不大,但却改变了岩石的颜色,成就了一些美丽的石材品种。

2.1、细晶岩遭受蚀变后,长石转化为高岭石,其物性受到影响,如:新疆的天山兰、江西的白珍珠。

2.2、辉长岩脉遭蚀变后,辉石和角闪石转化为绿泥石,将黑色的岩石转变为绿色的岩石,如河北灵寿的万年青、河南淇县森林绿等。虽然岩石物性受到影响,但是美丽的颜色却受人喜爱,不失为高档石材。

2.3、正长岩遭受蚀变后,原来灰色、兰色、绿色的晶体由于铁的电子价降低,颜色变浅为棕色、黄色,晶体的边缘转变为高岭石,略浅于晶体中部,使得板面的花色具立体感,如:河北承德金珍珠,国外的巴西啡麻,巴西啡珍珠等,均为石材中的上品。

3、岩石的风化作用当岩石倮圳在地表后,即遭受到水、汽、温度的风化作用,其作用深度1-15米不等。风化作用使得大部分石材矿床受到破坏,磨光板面上可以看到鸡爪纹、锈玟王、砂眼,而且不易磨光,但是,风化作用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品种,如:福建锈石,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外墙山东锈石,以及江西、广东、广西所产的黄麻等,这类矿床属于地表风化型矿床,一般顺东势厚度10米左右。较易开采,而且价值较高。国外的黄麻系列多属此类型,其特点是:影响岩石变色的物质(铁)来源于地表,由地表水淋滤造成的。


1.《岩石图片 岩石手抄报图片大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岩石图片 岩石手抄报图片大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