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题时,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慎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悲秋》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悲秋阅读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15.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悲秋参考答案:

  14.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答案:C、E

  详细解析:5分,答对1项2分,答对两项5分。C.对“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理解错误。E.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错误。全诗形象看似普通但错杂多样。前三联的语言看似平和实则激扬,尾联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愤激。

  15.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直抒胸臆、用典抒情。

  (2)①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

  ②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

  ③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

  ④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

  详细解析:6分,第一问2分,一点1分;第二问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悲秋的诗句 悲秋古诗文阅读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悲秋的诗句 悲秋古诗文阅读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