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开启“工作模式”的爸爸
聪明的爸爸往往在工作中比较有追求,但如果把这种“追求”带回家,就会遇到问题。
在工作中,起作用的是“权力法则”,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权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能说了算。如果爸爸把这种思维和行为习惯带入家庭,就可能会引发“权力争斗”。
有些爸爸还下意识地用上级对下级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除非你完成我所要求的,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不然我就不满意。
这时候爸爸跟孩子的关系,也变成是对立的了,孩子会害怕爸爸,或者采取对抗的态度。
其实在家庭中,起作用的另外一种法则,我们将它称为“珍惜法则”:因为你是我的家人,所以我珍惜你,愿意尊重、理解和照顾你。
这种纯粹的情感,能够自然地在家庭成员之间、在亲子之间流动。
尤其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是很特殊的情感:要把爱传递给孩子,让他能够获得滋养,然后,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够继续地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填坑攻略:“重新入境”,轻松回家
当爸爸离开工作场所回到家里时,就好像从一个国家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需要了解并融入新国家的环境与氛围。
用一种游戏性的形式,给爸爸发放“家庭护照”,进门时需要给孩子敲章、确认,以仪式化的方式完成角色、身份以及情绪的转换。
NO.2:提出“超龄”要求的爸爸
爸爸如果不是很紧密地陪伴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或阅读、了解过一定的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理论,很可能会以自己的眼光和想法,提出超出孩子当下年龄段的要求。
要求2岁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打招呼,这对尚未进入社会化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困难,2岁的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最需要的是爸爸的保护。
要求3岁的孩子安静地坐一长段时间,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要求5岁的孩子学会独处,而事实上,5岁恰是孩子社会化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他最渴望也是最需要的,就是和同龄的小伙伴在一起玩。
出于类似的情况,当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爸爸还有可能进行错误的归因,比如认为不肯安静坐下来的3岁孩子是故意捣乱、叛逆、与家长作对……这种错误归因也会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困难。
填坑攻略:阅读观察,共同成长
阅读至少一本关于儿童发展的书,大略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特点。
遇到问题时,首先要相信孩子是不会故意与父母作对的,然后留心观察他的行为背后,到底透露出怎样的信息,不要急于归因。尝试以适合孩子当下年龄段的目标、方式去引导孩子。
NO.3:一身“标签”的爸爸
有些爸爸是完美主义者,任何事情必须处理得完美无瑕,或期望自己成为受到所有孩子欢迎的明星老爸,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有些爸爸性格并不属于极度温和型,却会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的耐心,好像一个“超级好爸爸”。
可是,在一段时间后必然会爆发一次,还往往是由于一个很小的诱因,瞬间变身为“超级坏爸爸”,让孩子完全不知所措。
对于上述情况,这些爸爸心中其实存在着“非此即彼”“非好极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与之类似的还有,有些爸爸会给自己一个预设的形象,贴上某种标签,比如严厉的老爸、逗趣的老爸、最能理解孩子的老爸……有时这些自我设定却会显得过于僵化。
填坑攻略:先做自己,再做爸爸
首先是做自己,然后是做爸爸。
爸爸不过是众多身份角色中的一个,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这不是说你可以任意妄为,而是要将自己特点中的积极面,投注到“爸爸”这份大有前途的终身职业之中。
没有所谓的“完美爸爸“形象,但每个爸爸都可以是非常棒的老爸。
NO.4:打断孩子节奏的爸爸
有些爸爸并不是日常地、有规律地陪伴孩子,但当他有时间时,其实挺愿意承担育儿的工作,与孩子一起玩耍,但又因为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常常显得莽莽撞撞。
栗子
很多爸爸都会猛地把孩子举起来,对于熟悉爸爸、喜欢这种游戏的孩子来说没有问题。
可是如果孩子刚好在专心地搭、玩拼图,或爸爸的力气太大弄疼了孩子,或把孩子吓一跳,所得到的却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反对,乃至哇哇大哭,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有时候爸爸偶尔看到孩子的手工或创作作品,惊讶之下连连夸奖,孩子的反应却可能是莫名其妙:我不是天天都做这样的东西吗?我好久以前就会了!反而会跟爸爸有距离感。
填坑攻略:融入孩子,循序渐进
聪明的爸爸不妨先看一看:孩子在做些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做?
稍微观察几分钟,就能发现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再给孩子反馈,就会比较中肯、贴切。
中途插入、与孩子互动也是如此:先观察孩子的玩法,然后模仿、跟随,融入孩子的节奏,而不是打断他,要求他反过来跟随爸爸的。
如此跟孩子打成一片,然后再逐步提出自己的创意,为大家共同的游戏做出贡献。
NO.5:自动退避三舍爸爸
有些爸爸自认为“不知该怎么跟小孩相处”,而退避三舍,即便孩子想跟爸爸玩耍,爸爸都会找理由推托。
注:一般孩子在3岁后,会希望跟爸爸建立起亲密关系
其实爸爸们并非故意,而是心里发虚,觉得自己没法跟小孩子好好相处;或者稍微陪孩子一会儿,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立马叫妈妈来解决,也就中断了与孩子的相处过程。
这类情形最经常出现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
填坑攻略:爱意先行,规则随后
聪明的爸爸凡事都想做到最好,又理性本能发作,习惯于找规律、规则、要求、标准……
其实跟小孩子相处,首先就是让孩子开心,其次才是学规则。
理论学习是一种方式,但与孩子多沟通才是最高效的实践,相处时间越多,就越明白孩子喜欢什么、如何应对孩子。就像玩新游戏,一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但越玩越熟练。
超级爸爸不是天生的,而是炼成的。有些爸爸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一些不顺利,就觉得自己不懂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挫败感顿生,其实他们只是陷入了育儿误区,各位爸爸们快来学习填坑策略吧!
1.《做个好爸爸 填上这些“坑”,做个好爸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做个好爸爸 填上这些“坑”,做个好爸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