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大海睡了》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较易理解,但由于大海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还是有距离的,因此对感受大海夜晚的静谧之美具有一定的困难。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习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多媒体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和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 [出示词语:大海] 读好词语
2、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词语:睡了] 读好词语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感知文字。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难读的词
(1)风儿 浪儿 指导读好儿化音
(2)深夜里 不闹了 不笑了
读好词语,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深夜里在干什么。
找出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3)抱着 背着
读好动作词,学会多音字。联系生活体验抱着的感觉,学习生字“抱”。
(4)潮声 鼾声
读词说自己的发现。放录音理解“潮声”。拆分法理解“鼾声”。读好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
3、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评,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4、分句展示,组织评议。
5、理清思路:大海睡了时是怎样一番景象?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培养语感。
1、细读第一句
(1) 自己先读读,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给“闹”换个词。那为什么用“闹”字呢?想象风儿的顽皮。
给“笑”换个词。你感受到浪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朗读:[播放多媒体]看,顽皮的风儿和浪儿白天玩得太累了,现在不闹了,不笑了,大海妈 妈看到自己的儿女睡了,她也终于安静地睡觉了。这就叫“风平浪静”。谁能读好此时的情景?指名读。女生读。
2、细读第二句
(1)[多媒体示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2)指名读第二句 明月和星星都在天上,大海怎么能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谁愿意把这画面用朗读展示给大家?
(3) 我们再读读这两行体会一下!指名读句子,齐读。
(4)让我们一边美美地读一边来欣赏这深夜里美妙的画面吧!
第四环节:读背积累,品味欣赏。
1、 读背积累:你能来描述一下大海睡了时宁静而又美丽的景象吗?自己先试试!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上台展示:指名配上音乐,加动作背诵。
【一年级语文《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1.《大海睡了 一年级语文《大海睡了》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海睡了 一年级语文《大海睡了》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