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九年是榆林历史上形成的变迁的重要节点。榆树林同时设置了浮雪县,即榆树林和榆树林县。

怀远(今横山区)、靖边、定边也在这一年设县。当时的榆林府只辖榆林、怀远、靖边、定边4个县;加上明朝时已经建立的葭州、绥德州,和神木、府谷、吴堡、清涧、米脂5个县,共有一府两州九个县。

《陕西通志》(清朝·雍正)对榆林府学,绥德州和葭州州学,榆林、怀远、靖边、定边、米脂、清涧、吴堡、神木、府谷等9个县学的记载,虽然比较简略,但是又较为客观,根据当时学校的规模,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当时的大学,指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学校,此类学校较少,只有绥德州的州学和清涧县的县学,共2所。中学则指规模小于大学、大于小学的学校,此类学校也不多,比如榆林府的府学、葭州的州学、神木县的县学和米脂县的县学,共4所。小学是规模较小的学校,此类学校最多。计有榆林县学、怀远县学、定边县学、靖边县学、吴堡县学和府谷县学,共6所。

现照录如下:

榆林府府学(中学)在府治西即旧卫学,明成化八年巡抚余子俊奏建,本朝康熙十年同知谭吉璁重修,自为记。雍正九年改为府学。

榆林县学(小学)现附府学不另设。学田四十八亩零,在城南演武场西,自明末抛荒。

怀远县学(小学)系新设,现在估计尚未建造。

定边县学(小学)系新设,现在估计尚未建造。

靖边县学(小学)在县治西北,即旧所(明朝靖边守御千户所,简称靖边所)学,明万历元年建,本朝雍正八年官绅士庶重修。

绥德州州学(大学)旧在州城西北,金承安四年刺史秦守正移州治东嵯峨山南一百步,泰和元年增修,有记。明洪武间重建,景泰间知州张轼修,弘治间知州王京增修,万历九年知州刘思琏重修。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州王元士重建,检讨白乃贞、御史艾元復俱有碑记。

米脂县学(中学)旧在县治上城,元至元间主簿冯安国建。明洪武间知县解彝重修,弘治九年提学副使杨一清因学基隘,令知县陈奎徙下城之东,高陵吕楠记。本朝康熙二十年知县宁养气修,雍正五年邑绅士重修,知县诸葛永健有记。

清涧县学(大学)在县治西南一百步,明洪武六年知县邹宗彝建。洪熙元年教谕陈致中修,景泰间知县张定、正德六年知县马呈图、嘉靖间知县王钦、隆庆三年知县阮孝、万历四十二年知县陈汝元相继增修。本朝顺治四年知县廖元发修,康熙五年知县江雯重修,邑人检讨白乃贞有记。

葭州州学(中学)旧在州治南一里故城内山之阳。明成化间副使周鼎令知州刘毓改建于山阴,弘治间知州沈理增修,万历三十一年知州王汝为重修,贡生刘登名有记。本朝顺治九年知州戴可进重建,十六年知州武弘祖、康熙三十九年知州贺勋增修,张金佩有记。

吴堡县学(小学)在县治西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三年主簿周琛重建,十四年知县范平仲、宣德十年知县袁礼修。天顺五年知县郭敏移建庙南。成化十年知县刘仪修,嘉靖十九年知县张弛重修,同知赵时宁有记。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卢文鸿仍迁庙西。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县沈弘勋改建于文庙戟门外。

神木县学(中学)在县治南,明洪武十四年知县任奉先建。正统八年知县彭佐糜奎重修,隆庆六年观察张守中增修,吏部侍郎张四维有记。本朝顺治八年观察彭有义、知县程启朱创修,康熙六年观察冯翊时、五十四年观察罗景相继捐修。学田三垧租九斗。

府谷县学(小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四年知县齐翔建。天顺五年知县秦纮修,成化十二年知县贺昭修,训导都仲良记。十六年知县田璋、嘉靖十九年知县柳联芳、万历十四年知县范学颜增修。本朝顺治八年知县魏震、十四年知县龚荣修,康熙五年知县杨许玉、二十四年知县徐衡增修。

当时的大学,一般指在学生员在60人以上者,中学指在学生员在40人以上60人以下者,小学则指在学生员在40人以下者。

1.《历史钩沉:清朝时榆林有哪些学校?你不一定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钩沉:清朝时榆林有哪些学校?你不一定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22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