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藏戏主要内容 藏戏主要内容

藏戏主要内容

  藏戏主要内容(一)

  藏戏的表演艺术: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剧中的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这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的伴奏。同时也起着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

  鼓钹点子虽源自各种民间艺术,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戏曲表演的需要,已演变成一套与民间鼓钹点子不同的具有戏曲特色的击奏方法。各剧种鼓钹点子在具体的击奏、点子的变化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使它成为藏族观众区分不同藏戏剧种的标志之一。他们可以从不同方向传来的鼓钹点子的敲击声,判断出那儿正在上演什么戏。

  藏戏的唱腔角色:

  唱腔角色的分类:藏戏中没有角色行当的分工,戏班中一般只有剧情讲解者、演剧者、喜剧者、祝福者、伴唱伴舞者等,尚未形成完整的行当体制。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随着大型剧目演出的增多,已逐渐形成各种角色类型,如在艺术发展最为丰富的蓝面具戏中就有十三种。这些角色类型是:

  男青年

  相当于小生,扮演年轻的国王、王子或贵族青年。如《文成公主》中的松赞干布等角色;

  男老年

  扮演老国王、大臣、头人老爷等人物。表演要求稳重、威严。如《诺桑法王》中的老国王诺钦、《朗萨雯蚌》中的头人老爷查钦等人物。

  男配角

  扮演男性侍佣,或作摆设的天王、国王、大臣等。他们的戏一般很少。

  女青年

  扮演仙女或空行母、农家女、鹿女、贵妇人、公主等人物。如《苏吉尼玛》中的鹿女苏吉尼玛、《诺桑法王》中的仙女云卓拉姆等。

  女老年

  扮演王后或母亲等角色。其表演重唱功,表演要求稳重、端庄、娴静。如《诺桑法王》中的王后甲嘎拉姆、《白玛文巴》中的母亲拉日常赛等。

  女配角

  扮演女侍佣、嫔妃、女伴、陪娘等角色,除个别戏外,在剧中基本上是“龙套”,仅为陪衬,侍立一旁,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词。

  主丑角

  扮演巫师、咒师、妖后、魔妃等被鞭挞、否定的主要反面人物。该角色在剧中有较多的戏,重说、俑、舞、表诸功,其插科打诨、诙谐幽默的表演均需有高深功夫。如《诺桑法王》中的巫师哈热、《卓娃桑姆》中的魔妃哈江堆姆等。

  次丑角

  扮演反派主丑角手下的管家、大臣、嫔妃、舞女等人物。他们的戏往往很重,有的甚至超过主丑角。其演技丰富,表演滑稽夸张,任意、自然。注重以夸张的道白、韵念和舞蹈身段进行表演,一般都有一套固定的技巧性动作和表演戏路。

  小丑角

  扮演反派丑角手下的鹰犬、助手、帮凶、打手等。戏中常与反派丑角连在一起,互相配合表演。注重以道白和念诵作生活化的滑稽表演,如对上献媚奉承,对下心狠手辣。其刻画、模仿人物形象生动、准确。演出中有时离开剧情,作即兴表演,或与观众嬉戏打闹,或模仿、夸张、歪曲演员的表演动作,以制造喜剧效果。

  正丑角

  指剧中普通的正面角色。他们常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正面人物战胜丑恶势力,显示其聪明才智和诙谐幽默的性格。

  穿插角色

  指根据剧情需要偶尔穿插进来的角色。其戏虽不多,但又为剧情所必须。如《诺桑法王》中的仙翁和青年渔夫。

  动物角色

  指剧中寓言性、神佛化身性的动物、灵怪等。

  伴唱伴舞

  指开场时出场的温巴、甲鲁、拉姆三类演员和其他在正戏中不饰演角色的演员。他们在全剧中要始终为正戏角色伴歌伴舞。

  讲解角色

  这是藏戏中特有的角色,一般由戏师担任。在开场戏中扮演第一温巴或第一甲鲁;在正戏中也常饰演主要角色。该角色以一口快速数板式的连珠韵白念诵特技,来掌握指挥整个演出。

  藏戏主要内容(二)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噶举派(白教)高僧唐东杰布(十四世纪)

  在十四世纪,噶举派(白教)高僧唐东杰布(1385-1464)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据说是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有说七兄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中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行善积德)。

  七姐妹天生丽质、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观者以为仙女下凡,赞其为“阿吉拉姆”(仙女)。以后藏戏被称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据《唐东杰布传》载,唐东杰布主持修建的铁桥、木桥数量达上百座,码头渡口也有一百多个。而修建如此之多的桥梁渡口,所需资金除靠其游说化缘所得外,主要靠组织募捐演出来筹集。

  以后唐东杰布又将经其发展了的白面具戏带回家乡主庙迥·日吾齐寺,创建了迥·日吾齐戏班,将白山羊皮面具加以装饰改为蓝面具,在白面具戏表演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各种歌舞和古老瑜伽功术、杂技等,编演了佛经故事《智美更登》。从此,蓝面具戏逐渐形成。

  随着嘎丹颇章地方政权的建立,藏戏,特别是蓝面具戏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繁荣时期。以唱为主,唱、诵、舞、表浑然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已经形成。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戏曲文学剧本和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在民间,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藏戏戏班开始出现,在艺术风格上开始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到七世达赖时,出现了藏戏演出的盛会--雪顿节。

  藏戏主要内容(三)

  藏戏主要特色: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一切都源于自然。因此,藏戏一直受大家的喜爱。

  说唱艺术

  早在西藏的苯教时期,被称作“仲”的口头神话、历史传说故事已成为当时西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苯教已有专门从事说唱的故事师和歌唱家。在西藏历史中,历代都产生过大量民间故事,这些故事被用民歌、赞词、韵句等形式把人物的`话吟唱出来,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这种演唱形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也是许多民间故事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例如产生于十一至十三世纪的藏族民间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其说唱性文体受佛教说唱文学的影响并有所发展,除独白和对话是适宜歌唱的韵文之外,部分故事情节的叙述也改为可歌唱的韵文,而韵文的写法采用的就是民歌体。

  此外,其他一些说唱形式,如“折嘎”(意为吉祥的祝愿)、“喇嘛嘛呢”等对藏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喇嘛嘛呢”这种说唱艺术,其对藏剧的影响非常之大,藏剧的剧本就是喇嘛嘛呢艺人的说唱故事脚本。说唱艺术的特点还清楚地反映在藏剧表演中。如藏剧演出时有剧情讲解人,他讲到哪里,演员就唱到哪里;讲解人以一种固定的念诵调介绍之后演员才能上场表演。

  唱腔: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剧中的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这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的伴奏。同时也起着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各剧种鼓钹点子在具体的击奏、点子的变化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使它成为藏族观众区分不同藏戏剧种的标志之一。他们可以从不同方向传来的鼓钹点子的敲击声,判断出那儿正在上演什么戏。

  角色分类:

  藏戏中没有角色行当的分工,戏班中一般只有剧情讲解者、演剧者、喜剧者、祝福者、伴唱伴舞者等,尚未形成完整的行当体制。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随着大型剧目演出的增多,已逐渐形成各种角色类型,如在艺术发展最为丰富的蓝面具戏中就有十三种。

  面具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藏戏演员的面部化装,一种是把脸谱画在脸上,另一种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1.《藏戏主要内容 藏戏主要内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藏戏主要内容 藏戏主要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80213.html

上一篇

多才多艺的近义词 多才多艺

下一篇

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3d人脸面具 3d人脸面具来了 真假难辨售价高达4000美元

3d人脸面具 3d人脸面具来了 真假难辨售价高达4000美元

随着刷脸时代的到来,人们相当关注这一刷脸技术会不会因人脸存在些许差异而导致无法识别,但是3d人脸面具来了,近期日本推出这种3d的人脸面具,真假难辨售价高达4000美元,人们更关注的,就是它的逼真程度,简直超逼真!日本推3d人脸面具 据日媒报道,这种3d人脸面具是由一家高科技公司研发制作的,公司名称叫REAL-f,他们推出的这种高仿真3d人脸面具,...

硅胶面具 极端异装癖:女性硅胶面具里的男人

  • 硅胶面具 极端异装癖:女性硅胶面具里的男人
  • 硅胶面具 极端异装癖:女性硅胶面具里的男人
  • 硅胶面具 极端异装癖:女性硅胶面具里的男人

李逍遥传奇 他才是导演一眼相中的李逍遥,因没有档期遗憾错失角色,后悔了15年

  • 李逍遥传奇 他才是导演一眼相中的李逍遥,因没有档期遗憾错失角色,后悔了15年
  • 李逍遥传奇 他才是导演一眼相中的李逍遥,因没有档期遗憾错失角色,后悔了15年
  • 李逍遥传奇 他才是导演一眼相中的李逍遥,因没有档期遗憾错失角色,后悔了15年

李依晓图片 李依晓演的5个古装角色,第三个简直是颜值巅峰,最后一个是最丑的

  • 李依晓图片 李依晓演的5个古装角色,第三个简直是颜值巅峰,最后一个是最丑的
  • 李依晓图片 李依晓演的5个古装角色,第三个简直是颜值巅峰,最后一个是最丑的
  • 李依晓图片 李依晓演的5个古装角色,第三个简直是颜值巅峰,最后一个是最丑的

演员李泌 细数演员李沁的经典角色

  • 演员李泌 细数演员李沁的经典角色
  • 演员李泌 细数演员李沁的经典角色
  • 演员李泌 细数演员李沁的经典角色
狄月清 陈洁新浪微博叫什么 曾多次饰演女汉子强悍角色

狄月清 陈洁新浪微博叫什么 曾多次饰演女汉子强悍角色

曾出演京剧《八仙过海》    同年10月出演了家庭情感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在剧中饰演为爱牺牲的徐丽娜,同年还出演了长篇革命历史电视剧《红军东征》在剧中饰演姜玉涵,11月出演了抗战电视剧《桥隆飙》在剧中饰演外刚内柔、惹人怜爱惹人敬的狄月清。2011年2月参演了京剧《八仙过海》在剧中饰演何仙故,同年6月参演了话剧《家》在剧中饰演瑞钰,同年10月...

陈昊个人资料 揭秘演员陈昊个人资料 喜欢尝试多元的人物角色

陈昊个人资料 揭秘演员陈昊个人资料 喜欢尝试多元的人物角色

揭秘演员陈昊个人资料:陈昊是中国内地的男演员,曾经还担任过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的演员。因为出演了电视剧《隋唐演义》当中的宇文成都而开始被观众朋友们和媒体熟知,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好评与称赞。除了成名作《隋唐演义》之外,陈昊还出演过《男管家》、《千手千眼》、《锦衣夜行》、《雪蚕》以及《无声恋曲》等电视作品。 陈昊是毕业于表演系的,本身对表演这个行业就十分...

范明电影 范明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小角色成功塑造为大人物

范明电影 范明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小角色成功塑造为大人物

范明主演的电影有哪些范明出生于山东,是一个带着浓厚山东气息的演员。范明是喜剧演员出身,演过很多富有特色的喜剧电视剧和电影,塑造了很多优秀的喜剧造型,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范明主演的电影有哪些。2009年,出演《多大事啊》,在剧中饰演张警官,把一个中年警官演的极富有搞笑精神,让这部剧增色不少。同年联袂苏有朋、颜晨丹、于娜出演《四个丘比特》,在这部青春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