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相信大家都会想到苏轼的名句《赤壁赋》。苏轼在文章开头说明了他访问赤壁的时间。结合他的活跃年代,不难得出这里的“任旭年”是“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结论。如果你把它当成农历的16日,也就是“7月16日”,那么就做适当的换算。
可以断定,苏轼访赤壁的确切时间是公元1082年8月12日,也是《现成玩家1》主人公的生日。
当然,因为月球的轨道是椭圆的,所以不能保证每次看都是阴历15日。我又用JPL的地平线系统跑了一次。1082年农历七月初一真的是在15日(8月11日),所以好像8月12日是“七月日”。
接着苏轼谈到了月亮:
少燕,月出东山,徘徊斗牛间
据说苏轼和他的客人在船上瞎说了一会儿,发现月亮从东方升起,它在天上的位置空在斗数和牛数之间。
苏轼说的对吗?具体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了,恢复天象就是打开软件,移动手指。我们打开虚拟天文馆,把日期定在北京时间1082年8月12日晚上8点,北纬30度,东经115度,靠近黄州(今湖北黄冈)。
可以发现,月亮的方位在正东附近,月亮位于天上的房子和墙之间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牛两夜与室壁两夜的距离在60度以上,软件的模拟结果对苏轼的说法相当不利。
苏轼是不是对天文学一无所知?还是我们的认识有偏差?我们不妨讨论一下。
说起苏轼的明星认可度,他曾经有过一个自我评价:
古神器犹知丁,星宿皆只名散
出自《石鼓曲》。在上下文中,苏轼说他发现石鼓上的人物很难辨认,不禁叹了口气。就好像三脚架只能在很多古代文物中辨认,而在星空中只能看到北斗七星。
苏轼是不是说他只知道北斗?仔细想想,好像不是自我评价,很有可能是为了赌欧韵而不得不欺骗自己。
这些文人为了押韵什么都愿意做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苏轼另一部作品中的描写:
后半夜更相,库珀阴见昝。
这里说的是苏轼在午夜看到了沈浪的第二个夜晚。
这首诗的名字叫《望月八月十日晚,崔梁》。经查,这首诗写于西宁五年(1072年),西宁五年八月十日为1072年9月24日。
根据初步分析,猎户座和金牛座(昴宿星第二夜的星座)在每年9月底10月初的午夜已经完全升起。古代的夜班相当于现在的夜班,23: 00到第二天凌晨1: 00。苏轼看到夜班和昴宿星完全是合理的。再者,苏轼也认可了“星散唯名”的说法是不破的。
如果你不信任,我们可以模拟:
1072年9月24日晚,星空模拟,红圈是昴宿星
当然,只能得出苏轼占星知识不为零的结论,并不代表他一定知道斗牛两个晚上。但至少我们可以推测,苏轼可能没有说谎。
如果苏轼没有胡说八道,斗牛会有别的意思吗?
与西方历法以春分为起点的传统不同,中国古代历法总是以冬至为起点,冬至总是在斗牛附近。对于古代人来说,斗牛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另外,斗牛排在二十八宿之列,可以猜测苏轼有意用斗牛来指代二十八宿,意思是月亮贯穿二十八宿。
有些同学可能要问,如果七月斗牛的两夜之间看不到月亮,那能是什么时候?
“看”其实是看完的第二天(望月)。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为“斗牛之夜之间什么时候能看到满月?」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冬至临近斗牛,那就意味着每年12月份太阳都会跑到斗牛附近,到每年6月底,太阳会移动到离斗牛180度的位置。这时如果月相是有希望的,也就是月亮和太阳的距离是天空中的180度空,那么月亮正好落在斗牛的两个夜晚之间。
今年6月29日,农历16日,月亮在斗牛之间徘徊
这算是“五月看两个”
1.《七月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月亮在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七月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月亮在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2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