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常规观念中,公共场所男女厕所只有两个空。现在一些城市逐渐出现了男厕所和女厕所之间的三分之一空,也就是中性厕所。顾名思义,就是不带性别的通用厕所,男女老少都可以用。
首先举个例子: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中性厕所
在国际上,各国的大学在这件事上更加开放和前卫。据《时代》杂志报道,截至2016年1月,费城、西雅图、华盛顿、西好莱坞和奥斯汀,以及美国150多所大学,都设立了男女通用厕所的相关规定。据法国《费加罗报》今年6月6日报道,荷兰莱顿大学建造了两座“中性厕所”进行测试和评估。除此之外,英国、泰国等国家的很多大学也修建了中性厕所。
中国也有零星的设立中性厕所的案例。比如早在2013年,河北省白洋淀旅游集散站就设立了“中性厕所”,去年重庆某景区也推出了“无性别公厕”,这多半是出于方便异性亲属陪护病残、缓解女性马桶座圈不足等现实考虑。2016年5月,某NGO(非政府组织)在北京发起活动,在北京鼓楼东街设立大量中性厕所。其组织声称促进性别友好和社会观念的进步,简而言之,向社会普及多性别文化,促进对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群体的容忍和接受。
美国佛蒙特大学的中性厕所标志
二、原因:中性厕所出现的几个原因
1.照顾变性人
调查显示,“中性厕所”最早出现在泰国,最初的用途是专门针对有变性倾向的男性。随着社会容忍度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性别多样性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中性厕所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2005年,美国社会发起“人们寻找安全厕所”运动,呼吁在公共场所建设非男非女的中性厕所。这场运动的目的是确保变性人、同性恋者和性取向模糊的人能够安全使用厕所,不再担心被陌生人攻击。比如,为了照顾跨性别群体,美国的Target Mall允许员工和顾客使用与其性别认同相匹配的厕所和试衣间。
2.避免异性家庭陪厕所的尴尬
同样,中性厕所的出现也满足了社会上一些家庭的特殊需求。比如在有小孩的家庭,父母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尴尬:父亲陪女儿进女厕所当色狼方便;父母想上厕所,但把孩子放在外面不放心,又怕带进厕所引起别人反感。另外,如果和不能自己上厕所的异性长辈一起出行,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所以人们呼吁并期待这种更人性化的厕所出现。
在这种背景下,中性厕所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厕所既照顾变性人,又避免了老少都有异性家庭陪伴的尴尬。同时,考虑到男女厕所的实际分配比例,一些景点和购物中心设置的中性厕所也缓解了女性排队上厕所的困境。
三.争议:中性卫生间是歧视还是呵护?
其实中性浴室从出现开始就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中性厕所给特殊人群带来便利,体现了社会关注,但也有人认为中性厕所是更直接的性别歧视。
1.歧视:过分强调变性人群体的权利可能会适得其反
虽然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社会思想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人更保守,更倾向于世俗社会。现阶段过分强调跨性别群体的权利,实际上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很容易构成对同性恋者和跨性别群体的反向歧视,不可避免地导致普通人产生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比如,今年3月23日,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来纳州通过法案,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所使用与出生证明上的性别相匹配的厕所,并禁止地方政府允许跨性别者使用与自己性别相符的公共厕所和更衣室,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争议,遭到了人们的抵制。然而,当奥巴马政府在5月13日发出通知,要求美国公立学校允许跨性别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厕所时,也引起了很多社会不满。5月25日,包括德克萨斯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在内的11个州发起集体诉讼,指控政府“密谋将国家的工作和教育场所变成大规模社会实验的实验室,无视民主程序,无视保护儿童和基本隐私权的常识性政策。”
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抗议者反对该州关于变性厕所使用的HB2法案
出发地:查克·利蒂/美联社
在过去,社会构成是由“男女双重性别对立”所构建的社会。如果你想让跨性别群体安静地融入社会而不被认为与众不同,那么他们的融入策略往往取决于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社会容忍度:尊重他人对“正确”厕所的理解,安静安静地使用。在不突出不打扰的前提下,大家都想像以前一样和谐的使用卫生间,会给大家带来安全感。但中性厕所放大了这种冲突和矛盾,凸显了中性厕所的文化启蒙意义,容易被大众等同于同性恋专用厕所,加剧了矛盾,导致大家默认安全感的破坏。这样不仅容易引起社会普通人的反感,还会使跨性别群体成为严重歧视的对象。更有甚者,中性厕所甚至可能成为少数激进分子仇恨犯罪和欺凌的重灾区。
2.不安全:侵害妇女和儿童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性厕所为潜在罪犯犯罪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比如,一个男人可以伪装成跨性别者,这样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一个中性厕所,这将对妇女和儿童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正如哈佛法学院教授珍妮·苏克在《纽约客》上写道的那样,“谁害怕中性厕所?”,目前关于男女是否应该分厕所的主要争论与维多利亚时代初期男女分开的观点惊人地一致。这种想法源于对在公共场合机会越来越多,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保护,以避免男性世界粗暴的危险。厕所是仅存的性别隔离的日常社会系统。为了保护更多妇女儿童的安全,我们甚至呼吁建立“妇女车厢”。那么为什么要打破唯一的性别隔离制度呢?
此外,更多的人坚持男女分开厕所。原因包括:与不同性别的人共用厕所带来的尴尬和不快,对人身安全和隐私的威胁,以及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3.关怀:社会的进步催生了更人性化的浴室
多年来,公共场所的厕所一直在进步,从男女比例相同到女性比例不断增加空。后来,残疾人和儿童的权益逐渐得到重视,残疾人厕所和母婴室逐渐成为标准。到目前为止,提出了“中性厕所”的新概念,所以无论社会如何讨论和争议,这一事件本身就表明社会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尊重比以前更深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拒绝使用这样的厕所。然而,我们仍然希望社会能够尊重他人使用这种厕所的权利,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进步。
毫无疑问,设置一个“中性厕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什么这么有争议?作者认为中性马桶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现在不被认可,是因为个人细节不够深入,更人性化没有真正落实。首先,就命名而言,“中性”一词与“盲道”、“女性停车位”、“老弱病残停车位”等专属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歧视的含义。因此,建议将“中性厕所”改为“无障碍厕所”、“第三空房间”或“性别友好型厕所”,这样可以避免“中性”造成的“无男无女”的误导情况,就像将“老弱病残专用停车位”改为“爱心停车位”一样,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其次,就马桶的logo而言,目前有两种:除了两种常见的代表有裤子和裙子轮廓的男女的反派,还有半男半女的反派,视觉冲击力强但容易产生“非男非女”的潜在性别歧视;另一种是“中间坐着轮椅的男女”。作者认为,后者的标志可以模糊性别的含义,更容易体现人文关怀。
4.深度思考:如何实施?
1.管理:从硬件配置和软件服务开始
据2015年香港《明报》报道,香港部分议员提出考虑跨性别人士的需求,增设中性厕所,可以同时缓解女厕所的不足。但当时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他们研究过这个问题,认为在管理和执行上存在困难,包括安全问题、不同性别的卫生要求不同、厕所面积大等,所以无意通过立法落实建议。由此可见,中性厕所并不是简单的划分一部分面积,然后挂个牌子就建成的,还涉及到很多硬件配置和软件服务的问题。
硬件配置方面,安装报警系统和厕所通知信息系统,以高科技手段为市民上厕所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比如位于上海松江区客运中心的环卫公厕,每个隔间上方有一个20 cm左右的显示屏。用户一旦进入车厢并锁门,显示屏就变成“有人”,打开门锁就变成显示绿色的“没人”,比原来的logo更清晰更醒目。在车厢的前面,还有一个报警装置。如果厕所使用者遇到突发疾病、无法开门等紧急情况,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按下按钮就会看到。
在软件服务方面,很多女性可能不喜欢看到男性的小便池,那么是否在中性厕所的个别隔间配备小便池;很多男性可能看到卫生巾不舒服,考虑用带盖垃圾桶;另外要充分考虑增加清洁频率、提供洗手液、使用中性味道的香薰等细节。
2.宣传:提高公众意识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起步较早,无障碍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政府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第三空间”成为建设公共厕所时的必要设置。然而,这种厕所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在很多城市都有介绍,但还是有很多人拒绝使用或者不知道怎么使用。所以要通过宣传让人们知道它的好处。
————————————————————————————————————————.
你还喜欢这篇文章吗?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更多信息:zxsj315(装修设计)
1.《中性卫生间 进中性卫生间的人,你会怎么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性卫生间 进中性卫生间的人,你会怎么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3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