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国际儒生联合会顾问联络委员会主任曹一行满怀敬意,手捧鲜花,来到孔老故居参观。
我们提前给孔老的儿子柯达先生打了电话,得知孔老行动不便。我们都急于去看望孔老,当面问候老人,看看每个人的举止。怕打扰老人午休,时间大概是下午三点。2点50分我们到了她的住处,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公屋,从增光路一个不显眼的入口进了这个很旧的房子。曹先生全峰是个严厉的人。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他不让我们敲门,说:“我们在外面等一会儿。”然后他站在门口等着。几分钟后,一个高个子、头发花白的男人提着一袋蔬菜走过来,热情地和曹老打招呼,掏出钥匙开门。他是柯达先生,现在照顾年迈的母亲。
走进孔老的家,感觉好像穿越了时光隧道,六七十平米的房子,八十年代的装修,狭小的客厅摆了两张沙发后就再没有多余的空间,我们把特意准备的一束鲜花放在茶几上。柯达从里屋搀扶着孔老慢慢走出来,大声告诉她:“国际儒联的曹秘书长来看您啦!”孔老耳朵不好使,但听清了这句话,她撑着一个助行器,边缓慢地挪动脚步边说:“曹秘书长啊,我知道!熟得很哪!”走进孔老的家,感觉就像是经过了刚刚的拜访。60-70平米的房子是80年代装修的。狭窄的客厅放了两张沙发后,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空。我们在茶几上放了一束特别准备的花。柯达扶着孔老从里屋慢慢走出来,大声告诉她:“国际儒家协会的曹秘书长来看你了!”孔老的耳朵不太好用,但听清楚这句话后,她扶着一个行者,慢慢挪着步子说:“曹书记,我知道了!很熟悉!”
就座后,曹先生首先代表国际儒生联合会主席滕文生向孔老问好,表达了大家对孔老的关心和爱护,并向孔老赠送了国际儒生联合会编制的“全国百名画家作品展”和“国际儒生协会”的宣传册。接下来,我向孔老介绍了即将出版的《国际儒家协会顾问学术传》的工作进展。孔老听力不好,经常需要柯达先生帮忙重复重点句子。不过仔细听了,她的反馈还是很好的。她非常谦虚,感谢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曹先生的关心和帮助,希望能征求大家更多的意见。孔老非常关心国际文联的现状,一一问候国际文联的老朋友。她的记忆力很好。曾经去看过她的人都清楚的记得,她说话的口气很扎实,声音很大,让人很难相信她已经一百岁了。
就是这个老房子,孔老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是谁敢轻视这个房子?这里住着第七十七代孔子,一个跨越百年的睿智老人,一个历经风雨依然顽强的老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恒河这样的风流人物的数量和帝王的更替是常有的事,但孔子和他的家族却像河流一样流淌了两千年。在这样局促的客厅里,百岁老人在微笑,脸上温暖如春。恍惚让人觉得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就像我们的老奶奶一样,享受着晚年。但是,抬头一看,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很醒目。细看,照片中牵手的两位老人是孔老和她的弟弟孔德成先生。人们不禁想起他们一起度过的童年,以及他们离开几十年的痛苦经历。
孔德懋与弟弟孔德成相差三岁,自幼失去父母的照拂,这种处境使得姐弟格外情深。姐弟共同开蒙读书,五岁即上府学,请翰林授课,攻读四书五经,接受儒学全面系统的教育。两人一同学习,课余相伴游玩,是彼此感情上的依靠。1934年,十七岁的孔德懋远嫁北京,丈夫是清朝著名历史学家柯劭忞的小儿子柯昌汾,从此结束了她在孔府的生活,也不能再与弟弟朝夕相处。1948年末,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赴台,孔德懋匆匆赴南京告别,这一别就是四十二年。直到1990年姐弟二人在日本重逢,留下这张合影,合影上二人面无欢颜,悲辛交加,令人感慨万千。孔德成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孔德茂和弟弟孔德成相差三岁,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这种情况让他的弟弟妹妹特别亲热。我姐姐和哥哥开始一起学习。五岁时,他们去了付雪,请翰林教书,学习四书五经,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儒家教育。两个人放学后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是彼此的情感依赖。1934年,17岁的孔德茂嫁给了清代著名历史学家柯绍文的小儿子柯长芬。从此她在孔子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再也无法和弟弟朝夕相处。1948年底,末代盛宴公爵孔德成赴台,孔德茂匆匆赴南京辞行,时年四十二。直到1990年,弟弟妹妹才在日本重逢,留下这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中,他们两个没有喜怒哀乐,让人感慨万千。孔德成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家乡。
孔德茂在十年动乱之后回到曲阜。1979年,她回到家乡祭拜父母和祖先。62岁的孔德茂走出了殉难,开始了新的生活。同年,孔德茂在北京西城区任CPPCC委员,1983年当选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1984年10月1日,孔德茂应邀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庆典。1994年10月5日,在国际儒家协会成立大会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接见了部分与会代表,孔德茂是受接见并听取江主席重要讲话的代表之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孔德茂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孔德茂目前担任国际儒家协会名誉顾问和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CPPCC)享受厅级待遇。
孔德茂作为公众人物,逐渐在国内外不同的重大场合参加各种与儒学有关的活动,传播儒学。改革开放初期,她热情参政,积极引进外资,关心曲阜故里的建设。她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确评价孔子、消除文革负面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北京奥运会期间,90岁的孔德茂写了《四海兄弟》,在报纸上发表,讴歌祖国,庆祝奥运会。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还会去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旅游观光,一年四季奔波,参加国际儒学研讨会,多次演讲,进行文化交流。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孔子文化事业、促进中国对外友好、促进海峡两岸三通、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了解了孔老的生平历程,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总是感叹:“人老喽!不中用啦!”曾经风华正茂的她命运坎坷,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六十多岁之后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不辞辛劳,多处奔波。如今已是百岁老人的她,心有余力,而力不能及,难免慨叹人生苦短,力不从心。了解孔老的人生历程,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总是感叹:“人老了!没用!”她一度风华正茂,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六十多岁后,她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孜孜不倦地工作,游历了许多地方。现在她百岁了,有余力,却做不到,不禁感叹人生苦短。
客厅的另一面墙上,有一幅画,上面写着“风雨中一杯酒,山河中一颗心”,签名是“哥哥出生在台北”,是孔德成先生为妹妹题写的。以此为题,用这句话来表达孔老的拳心。
有些人值得我们一生敬佩。老人孔德茂就是这样的人。
1.《孔德懋 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 ——拜访国际儒联荣誉顾问孔德懋先生纪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孔德懋 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 ——拜访国际儒联荣誉顾问孔德懋先生纪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5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