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只有努力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客观不断地发现、总结、归纳新的疾病证候,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本研究总结的证候明显不同于教科书中的证候,客观、全面地揭示了慢性荨麻疹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主要以气血阴阳虚弱、风邪湿热为标,即精气不足、体气过剩为特征。
也就是说,所谓“风雨寒热,邪不能独伤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始终取决于“风邪”,风邪长期不能被带走的主要原因是“湿”、“虚”的存在。又湿又粘,当风和湿度结合时,风邪难以散去;虚则压倒邪,风邪则忽略。很多情况下,“湿”与“虚”往往同时致病,导致临床表现复杂。本研究还发现,营卫不和在本病中十分常见,说明功能失调也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要根据不同的证型,补虚扶正,祛湿清热,祛风止痒,调和营与康,使正气得以恢复,营与康得以调整,风邪得以除,病才能愈。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属于中医所说的“成瘾性皮疹”。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时间长,疗效不好。这时候中医治疗的优势就体现得很明显了。
关于荨麻疹的证候标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规划教材(第6版)分为风热犯、风寒束、血虚风燥三个证候,第7版增加了胃肠湿热证。这种证候归纳过于简单,不符合临床应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慢性荨麻疹的证候分布。根据中医诊疗模式结合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3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中医特殊临床症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诊断标准:
(1)风团大小不等,伴有肿瘤瘙痒,几乎每天都有;
(2)持续6周以上的风团反复发作;
③少数患者出现间歇性发作。
中医辨证标准初步归纳为八个证候:湿热蕴结于皮、湿热蕴结于肺弱、血虚风爱、血虚肺弱、血虚风爱肺弱、气阴两虚、营卫不和。
首先,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②无明确临床病因,以皮肤症状为主,无严重全身症状;
③症状每周至少发作两次或两天,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h;
④患者知情同意。
以下情况将被排除,排除标准为:
(1)合并感染;
②并发严重胃肠道症状或其他严重全身症状;
③孕妇、哺乳期妇女;
④严重的肝、肾、心脏、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⑤其他类型的荨麻疹,如皮肤划痕症、物理刺激引起的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其他明确原因(药物、感染等)引起的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239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144例,性别比为1: 1.51。最小2岁,最大81岁,平均32.16岁,19 ~ 39岁135例,占5.65%;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0年,平均病程3-5年。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内,约占一半。
根据近十年来对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的文献分析结果,并参考相关专家意见,综合设计了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过敏家族史、药物过敏史、治疗期间症状评分、四大临床诊断、舌象、脉象等。在病例选择上,为了使辨证更加客观,尽可能多的处理混合证候,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采用国家标准术语进行辨证,参考《中医辨证》中“600个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根据各症状在证候或证素中所占的比例,建立与本病相关的38个症状学指标,除舌脉和女性月经症状外。
临床收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证型为营卫不和,其次为湿热蕴肺、卫阳虚风湿、血虚风爱卫、血虚风爱、气阴两虚、血虚风爱肺、肝经郁热、风热蕴肤、阴虚风爱、风寒表证。其中肝经郁热、风热积皮、阴虚风热、风寒束表证四个证型最小,均小于5%。这一结果与现行《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规划教材》第六版《中医外科成瘾性萌出》(上海科技出版社)一节中所分类的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血虚风燥证三种证候有较大区别。
慢性荨麻疹
通过对舌、脉等31种中医症状的分析,总结出常见症状的分布情况如下。除了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等两种必要症状外,10%以上症状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爱做梦、口苦、头重身重、大便干涩、心悸、口干、面色蜡黄、失眠、畏寒肢冷、易怒、自汗、尿长、手脚不温、大便不畅等。光、淡红、红舌分布无明显差异;苔藓以薄而白为主,其次为黄而白腻;脉象以弱、弱为主,其次为正常脉象、滑脉、细脉。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239例调查病例中除舌脉外的29项症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1)畏寒肢冷,面色萎黄是一组症状,属于阳虚;
(2)心悸、失眠、多梦是属于血虚证的一组症状;
(3)第三类是一组症状,头身重、口苦、口干、大便干,属于湿热证;
(4)疲劳、面色苍白、易感冒是一组症状,属于气虚证。
结合临床调查及阳性症状较少的营卫不和证,将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分为五类:卫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气虚证、营卫不和证。在这五个类别中,每个证候可以是单一的证候类型,也可以相互混合形成更复杂的证候类型
第一类是106例风湿热蕴肤综合征(既包括气虚又包括阳虚)临床病例,占总数的4.3%;第二类是营卫不和的临床病例,占总数的23.0%;第三类为血虚风爱证(既包括气虚又包括阳虚)临床病例45例,占总数的18.8%,这三类占总数的86.1%;此外,还有气阴两虚,风邪缠绵证占6.3%,肝经郁热证、风热蕴肤证、阴虚风热证、风寒束表证占6.5%。
主要证候特征用症状频率加权,频率小于20%的症状指标丢弃,频率大于50%的总结以下证候特征。
风湿热积皮证:
风块反复发作,痒,色红,上火增多,青壮年多见,味苦口干,头重身重,易怒,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滑;大便干燥、小便短黄是伴随症状或继发症状。肺卫不稳者,面色苍白,乏力,自汗,易感冒,脉弱;同样是卫阳不足者,畏寒肢冷,风团遇寒有加重或加重的趋势。他们容易感冒,经常鼻子清亮,面色苍白,疲劳,脉搏微弱或微弱。
血虚风爱证
暴风袭击时间长,瘙痒,晚上频繁,多见于女性,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弱;女性可能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是其伴随症状或继发症状。肺部健康不稳定、气短、乏力、心悸、易感冒、流涕频繁、脉弱或无力者;还保护阳虚的弱者,怕冷肢冷,感冒加重,易感冒,脉弱。
营康不和证
风团和瘙痒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舌红,苔薄白,脉象正常。若与气虚相结合,可见面色华少,疲劳,易感冒,舌淡或微红,苔薄而白,脉弱或无力;若伴有风湿,可见头身沉重,舌质微红,皮毛白腻,脉象正常;若血虚,可见面色华少,心悸,多梦,舌淡或微红,苔薄而白,脉正常。
1.《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 从中医角度来研究慢性荨麻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 从中医角度来研究慢性荨麻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7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