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崔健 - 给你一点颜色

2015年2月28日上午10点,《柴静调查:穹顶之下》在人民网上线,截至当晚8点,播出量突破3000万。

3月3日,两会召开,“雾霾”意外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纪录片上映前,央视“风云记者”、“年度主持人”柴静已经主动离开,告别她的是各种非议——

有人说她不擅长新闻,过度表达个人媒体;有人说她的报道是假的,很容易“讲故事”;其他人利用她的私生活,称她为“绿茶”等等...

对此,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选择了沉默,一年后,她制作了这部纪录片。

在巨大的话题流量之后,她不仅失去了努力,还陷入了新一轮的质疑。有人用“阴谋论”的大帽子来猜测她的动机。

这次她还是选择了“消失”,也就是1095天。

三年后的今天,雾霾不再是一个新词,它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我们恐惧而不得不面对的存在。

大多数生活在污染严重的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包括君君,都知道PM2.5正在悄悄侵入我们的肺部...

即使我们看不到雾霾,它仍然在吞噬着我们。

同事呼吸道又生病了。医生说冬天做这个容易,而且重;北京的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关于天气的消息,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我们都很清楚,生活在同一个穹顶下,谁也不能幸免。

柴静是山西妹子。就像她说的,一个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没见过青山。基本上她是彻底的丢了脸,但如果有一点诗意,那就是来自天堂。

然而,她是一个骨子里带有文学气息的年轻女性。她从小就热爱写作、诗歌和散文,梦想着许多文艺女青年。

在成为侠客之前,她只想成为一名学者。

2001年,柴静入选央视,成为《东方时间》空。在她之前,崔永元和白都担任过这个职务。

那时候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迎接她的是无尽的失败、迷茫和打击。

当她遇到麻烦时,她找到了节目的主要制作人陈豪。听了她的话后,陈豪告诉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主人,你必须首先是人类。

这个被柴静称为老师的男人,问那个看起来很虚弱的女人:“你来做新闻有什么好在意的?”然后他说:“我关心新闻里的人。”。

柴静老师:陈芬

老师的话让柴静第一次有了感觉。作为一个媒体人,她决定用皮肤去感受新闻,冷或热,最真实的温度。

2003年,她成为《新闻调查》的记者。

同年,非典肆虐,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在大家都怕及时躲避的时候,柴静主动提出要和非典患者面对面报告非典。

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弱女子疯狂愚蠢的时候,只有她知道你可以选择不做记者,但是当你成为记者的时候,你就没有权利选择不去。

她说,我摸血管,这是最原始的东西。

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种温暖的跳动是为了活着。

就这样,在死亡的镰刀下,她成功拍摄了《北京抗击非典狙击战》。

在央视接下来的十年职业生涯中,柴静从《新闻调查》到《面对面》,再到《看见》,成为央视的支柱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里,她记录了汶川地震、矿难现场、土地征用、家庭暴力等热点事件,采访了杨永信、姚家欣、卢安克等新闻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的最大感受就是抛开了所有的新闻热点。这些在舆论漩涡中的人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具体的人。

人性这个词默默地滋润着她的心,在那里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湖泊。

2013年7月,《看》停播。随后,柴静也离开了央视。

那一年,她把央视十年的经历录制成《看》,出版出售。后来卖了1000多万本,成为年度畅销书。

这本书记录了她十年的反思,也记录了中国社会十年的变迁。用柴静自己的话说:

我尽量诚实地写下犯错、推翻、质疑、重建的事实和原因。一个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一个人是由无数其他人组成的。想举报一个国家,就要举报自己。

离开央视后,柴静成了一个有了新身份的母亲。

2014年,柴静怀上了女儿。可惜她还没出生就长了肿瘤,一出生就要做手术。

一年前,中国遭遇了覆盖25个省市和6亿人口的雾霾。当时她还在里面不知道,但是嗓子不好睡不着。

成为母亲后,柴静说,在照顾她的过程中,雾霾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为了女儿的安全,她尽可能让她呆在室内。

但是看着女儿,她不自觉的开始害怕。她害怕有一天女儿会问“蓝天是什么”“为什么把我关在家里”?

女儿面对的悲剧让柴静想起了自己黑暗的童年,想起了那天采访一个小女孩时女孩真实的眼神和幼稚的语言。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深深的无辜,这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

于是她开始了调查。她必须让女儿和所有人知道什么是雾霾。从哪里来的?我们该怎么办?

这一年间,柴静游历了中国、美国、英国,进行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访问专家、自我入门,与同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制作纪录片。

来回总共花了100万人民币,这是柴静能带出的全部财富。

每次这个时候,你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崔永元。

他和柴静做了一件事,就是不需要自己做。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雾霾,他们都没有必要去寻找答案。

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做到了。

对此,崔永元的信念是“中国人不能傻死”,而柴静则说“我不怕死,我不想这样活着。”...

崔永元接受采访,谈了对柴静的建议

《穹顶之下》经过一年的奔波终于成型,不仅凝聚了柴静多年来惊人的采访和敏锐的新闻感,也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财富和人脉。

短短的103分钟,柴静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仍然试图让我们输出她所有的感受和收获。

比如雾霾危害健康?应该如何消除雾霾?消除雾霾我们要付出多少?

《穹顶之下》的一些截图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出乎意料,却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从全民话题到莫名其妙被下架,柴静和她的《穹顶之下》花了六天时间。

接下来是方的申斥,网友的尴尬,质疑,批评等等...

大家都站在《穹顶之下》的身体上,在恶意的揣测中享受着病态的快感。他们不会注意到柴静正紧握着他演讲的一角,上面写着:

我不再是记者了。我已经是客户了!

《穹顶之下》下线后网上的一个热帖

如今锁楼是一片浓雾,曾经向雾霾宣战的弱女子和背后的黑手已经渐渐被我们遗忘...

柴静曾经这样形容崔永元。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清醒。

不管是之前的崔永元还是柴静,他们做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我在千千。

为大家拿工资的人,一定不能被风雪冻死。

也许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明白了柴静的话。她不再是记者,我们也不再是观众。

在穹顶之下,我们都是当事人。来源:网络

蓝捷新丰:400-991-1618

1.《柴静雾霾 曾经的柴静和今日的雾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柴静雾霾 曾经的柴静和今日的雾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0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