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0年前的经典大作问世,最近,导演李千宽和桂云晓再次获得殊荣。
在上周日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节上,电影《开国大典》被评为最受中小学生欢迎的经典电影。
该奖项也是本届电影节的压轴之作,由数百万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投票选出。
两位导演,李倩宽和肖桂云,现在都快八十岁了。
《开国大典》是他们的杰作,完成了4K的修复工作,将于10月18日在全国上映。此前,这部电影自1989年9月21日上映以来,已经获得了许多奖项——也许两位导演都无法一一列举。
影片上映后,共获得15项大奖,包括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度杰出电影奖、第12届长篇电影《小百花奖》、第10届演艺学会凤凰奖。
电影《开国大典》除了在国内获奖外,还参加了第62届奥斯卡外语片展。
虽然已经30年了,但这部电影仍然深受业界和观众的喜爱。
2018年,《开国大典》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再次获奖,并荣获“2018电影频道之夜”、“40年40部电影——一年一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影”等荣誉。
30年过去了,一部电影依然频频获奖。开国大典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主题棒极了,格局恢弘,制作精良
1988年,导演李千宽、肖桂云开始拍摄电影奠基仪式。
此前,两人合作执导了多部历史片,包括《重庆谈判》和《军刀将军》。
《开国大典》的拍摄跨越了12个省市,15万名群众演员和138位历史人物参与了整部电影。
从全景来看,《开国大典》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三大战役胜利到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进程。
这部电影由张笑天编剧,古月、孙飞虎、黄凯、齐鲁等演员主演。
由于电影的流行,古越和孙飞虎也被观众记住了。直到许多年后,他们仍分别被称为最像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演员。
作为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电影,《开国大典》从宏观角度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宏大历史。格局宏大,题材宏大,制作精良,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开国大典》已经载入了中国电影史的史册——它为后续一系列重大历史电影的拍摄提供了参考,也成为了研究和学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必看之地。
经典场景重现,人物雷同,剧情提升节奏
开国大典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口碑。这部电影在1989年9月21日上映后,很快掀起了观影热潮,票房收入1.7亿元,创造了中国香港连续100多天的放映记录。
据说中国台湾的很多同胞都是坐飞机去香港看电影的。
那么,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一些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如此美丽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经典场景重现,情绪渲染到位。
第二,人物精神相近,经典人物无法超越。
第三,剧情推动叙事,有节奏感,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片。
为了更贴近历史,开国大典的拍摄场景大多是真实场景。
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一线堂、西柏坡“总统办公室”、蒋介石故里的雪窦寺塔、双清寺等。
在中南海拍摄毛泽东的场景时,演员顾月坐的椅子甚至是毛泽东最常用的座位。
选择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场地,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观众带入当年的历史氛围——其中,由于文物保护等因素,在开国大典拍摄后很难再去原场地拍照。
从三大战役到开国大典那一天,该剧也尽可能还原了历史。
特别是在开国大典中,根据历史现实的完美构图,将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全部还原。毛泽东说完“当权派”这句话后,无数观众被电影影像拉回历史现实的情感和情绪,热泪盈眶,民族崛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人物塑造上,电影开国大典在很多电影中都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
《开国大典》上映后,许多历史目击者评论说,影片中的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宋庆龄等人物高度还原了历史。
而影片中又出现了100多位其他历史人物,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高度还原。
更大胆的突破是,导演拍摄了很多伟人的生活场景,这在以前的电影中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毛泽东、朱德、陈毅在一起开会讨论晚上吃什么;例如,毛泽东自己出去购物;例如,周恩来禁止毛泽东吸烟。
这些以生活为导向的情节,结合历史宏观叙事,成功塑造了开国元勋的经典群体形象,而这些角色和形象一旦被释放,将在人们的记忆中保留很长一段时间。
开国大典的拍摄涉及很多政治军事事件,比如三大战役的胜利;北平和谈;蒋介石从溪口退下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百万英雄过长江;我军入城前的训练巩固;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逃离大陆;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的未来思想:开国大典的盛况等等。
建国以来,还没有哪部电影的人物和事件如此之多。
如果像教科书一样重复故事,肯定会把电影变成“大杂烩”。
最后,在电影叙事中,导演将叙事线索分为两条,分别聚焦毛泽东和蒋介石,由浅入深地揭示了两位伟人的内心世界,并将其与宏观叙事无缝结合。
这种做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开国大典也被观众誉为有节奏感的华语大片。用今天的说法,这是一部特别的“燃烧”电影。
30年后,经典脱胎换骨,4K和5.1立体诠释了史诗般的视听体验
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节上,导演李倩宽和肖桂云也将成立仪式带到现场,并向中小学生展示。
与30年前不同,这次导演带来了开国大典,4k还原后的经典重生。
这也是4K电影《开国大典》在上海首次与观众见面。
似乎有天意。30年前的9月21日,电影《开国大典》正式上映。30年后的9月21日,4K电影《开国大典》得以还原和重生。
在4k电影《开国大典》中举行的几次先发制人的观影会上,观众们都说太震撼了!
“没想到老电影会有这么震撼的视听效果!”
“我不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看完之后感觉很好,很激动,画面的声音也很好。”
一些影评人说,看完4K电影《开国大典》,我突然想到一个词是史诗。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史诗级的,加上4K的修复技术,加上5.1的环绕声处理,整个视听效果也是史诗级的。”
4k电影创始仪式是怎么做到的?
电影《开国大典》由北京某高科技公司三维六度还原,光图还原24万帧。
3D六度是国内领先的老片修复团队之一,其修复技术并不逊色于世界好莱坞电影团队。
这部重生的电影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如4K分辨率、HFR 60帧每秒、HDR高动态范围、4K DCI配色和5.1环绕声。
综上所述,影片在画面和音效上有了质的飞跃。
3D六度首席技术官周素月说,整部电影有1082个镜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扩张,72投,占6%。这些扩展镜头来自战地记者在1949年和1949年以前拍摄的实战照片。
第二类是新镜头,老镜头是特效合成的,占6%。
剩下的88%的镜头都是1989年拍的彩照。
他说最难修的是膨胀镜头。虽然72个膨胀镜头在影片中只占十分钟,但完成却需要600个人工日。
修复完成后,整个胶片达到了“四无”效果,没有脏点,没有划痕,没有抖动,没有闪烁。
在色调上,立体和六度的还原者也做了整体的配色工作,加强了对比,促使画面更加立体,强调了关键场景,比如战争场景更加华丽,会议场景更加沉重。
在音效方面,4k电影奠基仪式的5.1环绕声是基于画面显示的信息来定位所有声音,从而实现观众被四面八方的声音包围。
周素月说,影片将声音分为对话、环境氛围、特效、拟声词、音乐五大类。
他说,首先要把各种声音分开,然后去掉底噪,再根据画面的声音相位重新完成混音录音。
“团队花了将近600个小时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几乎重新录制了整个声音。”
直观的效果是观众可以听到更丰富的环境声音。比如鸽子飞过挥舞翅膀的声音,国旗在风中飘扬的声音,河流的声音等等。
有了好的电影和最新的高科技手段,一个史诗般的体系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4K电影《开国大典》已经定稿,将于10月18日在全国上映。
1.《开国大典演员 电影《开国大典》4K重生 10月18重温开国壮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开国大典演员 电影《开国大典》4K重生 10月18重温开国壮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1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