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蕴含的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主旨,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另外,本课是一篇进行“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渗透的有效教材,这有别于散文等感受性阅读。因而本人在整节课里秉承着“引导学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实现读写结合的自然衔接。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感受、领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和笔,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2、对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真理,一个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还记得是哪三个事例吗?

  其实这三个事例在哪些地方也概括出来了。谁把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这三个事例是不是充分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读这三个事例,探究出它们背后隐藏的奥秘。

  学习事例内容的相同点、感受科学精神

  (一)仔细读读三个事例,想想这三个事例在内容上、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读书时有了发现可以用动笔圈画或者在旁边简要概括。

  生自主读书后交流。

  预设:1、这三个事例都是从生活当中的小事开始的。也可以说,三个科学家都是从生活中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师:具体说说他们是如何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呢?

  (出示有关句子)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体会。

  谢皮罗教授却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种本领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见微知著(板书)

  师: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同样能在波义尔和奥地利医生身上找到。请你接着读读相关的句子。

  师:再读这几句话,你会关注到哪些词语?

  (敏锐地注意到;立即敏感地意识到;那位奥地利医生是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小结,齐读(读出对加点词语的体悟)

  预设:2、这三个事例中的结论都是经过不断探索才得到的。

  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得出结论找到真理。

  师:分别说说?(生答后出示三句话引导学生谈体会。)

  ①细读这三句话,你认为我们可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读懂这三句话?

  假如你是谢皮罗教授,看到洗澡水的漩涡,你会怎么想?

  引读:当波义耳发现紫罗兰变色这个现象时,他想知道——

  生(齐读文中句子):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这样不断地追问,反复地实验,目的是为了?(追根求源)

  师:如果你是那位奥地利的医生,当你发现别人睡觉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②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还会关注到哪些词语?(紧紧、反复!)

  学生说体会,读句子。

  科学研究过程没有平坦的大道,这样的恒心,这样的毅力是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锲而不舍)

  (二)学习前后照应

  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发现了三个事例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三个事例都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课文中还有那一句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男女生分读前后照应的句子。

  师:是呀,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此时你的心情一定是?(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

  有感情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领悟三个事例写法上的共同点,了解议论文特点

  1、再回到课文,刚才有没有同学发现,从结构上看,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反复试验,最后写得出结论。写法是一样的。

  师:每个事例中的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相当于我们平时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一般写事情,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些?。

  师:那么,课文三个事例呢?自己看一看,想一想。

  把写经过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师:每个事例中的经过只写了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至于怎么实验?怎么研究的?一个字都没有写。这是为什么呢?(生交流)

  小结:对啊!作者选取这些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说明没有问号就没有真理的诞生!

  2、运用写法,学习围绕观点组织材料的写法:

  大屏幕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如果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认为哪部分应该写具体些?

  如果我们用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重点应该写什么?

  小结:看来,同样的事例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

  3、作者说完三个事例觉得还不够,又作了一个总结。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洗澡水的漩涡、…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预设:坚持不懈的人、追根求源的人、锲而不舍的人。

  师:文中哪些事例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小结:对啊!发明是一种创造,而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顺序能调换吗?一起读一读这个语句。

  四、学习结论

  1、师:经过事例论证,课文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

  生交流,如:爱迪生经过反复试验,发明电灯;烧开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经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

  师: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

  3、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师: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难不难?何以见得?

  生讨论交流。

  师: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难,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易。作者为什么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

  小结:说并不难,就会增强我们探索真理的信心!充满**地要加入科学探索的行列。可是,他又说,科学发现并不易,让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会盲目和冲动。科学发现并不难,也不易,这就是辩证地看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真理!一起读一读这个结论吧!

  五、总结全课

  引导总结: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用的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证明科学发现需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最后告诉我们,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机遇”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观点、事例、结论,这是一篇简单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阅读这样的议论文就是要把握“观点、事例、结论”这三个要点。

  事实胜于雄辩,列举事例是写议论文最好用,最常用,最管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学习它,运用它。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人教版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人教版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