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专题训练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

  一.杨氏之子

  1.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课文内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其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聪明机智,懂事有礼。

  4.回答妙处:孩子也像孔君平一样在姓氏下做文章,回答得婉转有礼,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二.伯牙绝弦

  1.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

  2.课文内容: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学奕

  1.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2.课文内容: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道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两小儿辩日

  1.选自《列子·汤问》

  2.课文内容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而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道理:小儿于动脑,辩论,观察)孔子(实事求是,学无

  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

  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

  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

  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针对练习】

  (一)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解释加点字。

  使弈秋诲二人弈(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

  C. 虽与之俱 ( ) D. 为是其智弗若与( )

  翻译句子。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出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C.不亦惑乎(迷惑)

  D..求剑若此(像)

  翻译下面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

  《刻舟求剑》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有很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请从这三个寓言中选一个,说说它的寓意。 寓言故事: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业】

  回家请同学们把上面三篇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关于小升初文言文教学设计及例题参考]相关文章:

1.《其一人专心致志 关于小升初文言文教学设计及例题参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其一人专心致志 关于小升初文言文教学设计及例题参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