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制造”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追逐报道的对象。

5月19日,在坊间流传甚久的第一个制造强国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该文件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是第一阶段目标。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既是愿景,更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促使高端制造回流。与此同时,中低收入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以更低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究竟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制造”的品牌?这一方面需要“中国制造”稳扎稳打,狠抓硬实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品牌战略。

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启动了对“中国制造”的“推销”。当地时间5月20日,李克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观体验中国产地铁列车,并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随后又乘坐中国产“面包山”号渡轮并同中巴企业家代表座谈。

李克强在巴西表示,中方愿在机车车辆、造船、汽车、钢铁、建材等领域同巴西展开合作,不仅出口质量好、符合环保标准的装备,也将在巴建生产线、设维修厂,为当地培训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中方愿从巴西进口优质农产品和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品。中巴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将巴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投资需求与中方产能和装备制造优势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两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方企业要保质保量完成合作项目,继续开发生产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车辆装备,带动更多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打造中国装备制造永不褪色、闪闪发光的黄金名片。

需要强调的是,打造“中国制造”的黄金名片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一家独大”,也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要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更强的制造能力。

上周,国家发改委针对《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解读表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国要与所在国在合作当中充分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中国在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打造“中国制造”的黄金名片。

1.《黄金名片 打造“中国制造”的黄金名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金名片 打造“中国制造”的黄金名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1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