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黑客

4个月之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拜伦湾附近一个叫“磁石岛”的小岛不失时机地打出房地产广告,热情地招徕购房入住者。为这个小岛带来名人效应的,是“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朱利安·保罗·阿桑奇。

虽然阿桑奇目前身处窘境,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人气直线上升。他儿子丹尼尔·阿桑奇就坚信父亲是清白的,而且,他的工作会因为其突破性和长远利益而被铭记。

“阿桑奇”这个名字据说来自中国的“阿桑”,或“桑先生”,他是一个曾经流亡在靠近澳大利亚海岸的星期四岛上的中国人。阿桑奇的母亲这一支祖先是在19世纪中叶来到澳大利亚的,他们从苏格兰和爱尔兰远道而来,为的是寻找耕地。阿桑奇后来半开玩笑地怀疑自己的流浪倾向是家族遗传。

阿桑奇出生在1971年,这一年,他的母亲克莱尔带他来到磁石岛,以每星期12美元的价格租了一套小房子。在这个布满岩石的小岛上,童年的阿桑奇大部分时间里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一样,不仅有过属于自己的马匹,还学会了扎木筏以及出海钓鱼。

这个小岛只是阿桑奇众多栖身之地之一。实际上,到阿桑奇14岁的时候,他已经跟随母亲搬了37次家,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阿桑奇无法接受连续的教育。不过,他的母亲认为,正规教育会给她的孩子灌输一种对权威的不健康的尊重,这对孩子是不利的,而且会压抑他们的学习愿望。

“我不希望他们在精神上被压制。”克莱尔说。阿桑奇的血液中也流淌着父母的叛逆基因。克莱尔与丈夫是在一场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中相识的,而克莱尔年轻的时候,更是对正统教育充满了叛逆与不屑。17岁那年,她做了件胆大包天的事:烧掉课本,然后骑上摩托车离家出走。

自学或者函授是阿桑奇接受非常规教育的两种途径。他迷上了科学,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图书馆,在那里,他连引文中使用的文献也会一并阅读。他吸收了大量的词汇,不过直到后来,他才学会这些单词的发音。

阿桑奇8岁的时候,克莱尔离开她的丈夫,与一个音乐家走到了一起,并和他生了一个男孩。但是,这段关系动荡不已,两人以分居告终,对阿桑奇同母异父弟弟的抚养权之争也随之开始。克莱尔害怕音乐家带走她的儿子,于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销声匿迹。

克莱尔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的街对面租了间房子,阿桑奇就常常跑到那家店里的一台Commodore64型电脑上玩编程。后来,他们搬到一个更便宜的地方,用省下的钱买下了那台电脑。这一年,阿桑奇13岁。他很快学会了如何破解常用的应用程序,而且,他能在程序中发现工程师隐藏的讯息。

人机互动对阿桑奇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他的眼里,这就像国际象棋一样,既没有太多的规则,也没有随意性,而且问题很有难度。后来,阿桑奇说:“我们是聪明而敏感的孩子,与主流的亚文化格格不入,而且非常看不起那些有榆木脑袋的不可救药之人。”

阿桑奇在跟随母亲的东躲西藏中,从11岁长到16岁。16岁那年,他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他把计算机改造成了一个门户网站。那时是1987年,世界上还不存在互联网这个东西,但计算机和电信系统的连接已经形成了神秘的电子领域,正好可以供好奇而技术精湛的十几岁孩子遨游其中。

想到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的“高尚的伪装”,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至于被誉为“黑客中的罗宾汉”、“网络007”,那是以后的事了。

他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名叫“国际破坏者”的小组,他们入侵欧洲和北美洲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属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网络。后来,在与作家苏勒特·德雷福斯合写的一本名为《地下》的书中,他叙述了黑客亚文化早期的黄金法则:“不要损坏你侵入的计算机系统;不要改变那些系统里的信息;共享这些信息。”

1.《朱利安阿桑奇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传奇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利安阿桑奇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传奇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