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柯莱丽博士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 人民网堪培拉7月8日电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昆士兰大学主管国际教育的副校长安娜·奇柯莱丽博士的回答是:开展国际化的教育,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奇柯莱丽博士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她从事国际教育已达25年。身为一名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她深知国际教育对移民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育对来自非英语国家移民的必要性。早先在悉尼工作期间,她把自己对国际教育的志向和兴趣放在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移民的英语教育上,教育他们学好英语,接受当地文化,帮助移民顺利融入澳大利亚主流社会。

近年来,奇柯莱丽博士先后担任南澳大利亚大学副校长和昆士兰大学副校长,主管国际教育,包括非英语国家移民的英语教学等业务。她说:“我一直对语言、文化和不同社会的融入抱有极大的兴趣。”她认为,英语是一种全球性语言,可以帮助非英语学生随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因此,英语教育无论对于澳大利亚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都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亚洲国家人民能够更好地说英语,就更有利于亚洲各国文化的传播,也将有力推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更有效地学习掌握亚洲国家的语言。为什么澳大利亚政府在《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中强调中学生要学习亚洲语言?道理一样,就是要通过学习亚洲语言,了解亚洲文化,与亚洲国家开展广泛的交往。

在重视语言教育的同时,奇柯莱丽博士以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努力推动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她说,如今的国际教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向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是各国教育体制相互融入、教育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如今,昆士兰大学的国际教育重在培养国际竞争力,一是培养澳大利亚人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培养来自各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其他大学来说,国际教育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驱动力。奇柯莱丽博士说:“现在,产业已经全球化,商业已经全球化,教育也应该全球化。我们要胸怀世界,眼观全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今后有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作,有可能在澳大利亚工作,有可能到中国工作,有可能到美国工作,也有可能到英国等国家工作。这就是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我们要把学生教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人才,使他们能够胜任世界各地的工作。”

奇柯莱丽博士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带来硬的经济效益,也带来软的社会效益。澳大利亚政府和纳税人不为外国留学生提供补贴。他们需要支付全额费用。所以,外国留学生为大学、商业领域、社区等带来巨大的财富。同时,在昆士兰大学深造的1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与澳大利亚的师生建立了密切的人际网络和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这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研究铺设了宽广的道路。留学生有更好的国际学识和视野。他们对企业、对国家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往,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相互了解日益加深。国际教育在这当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澳大利亚的大学、科研机构聘用了很多中国背景的研究人员。他们把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带进澳大利亚,使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变得容易。他们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如宝钢进入澳大利亚。宝钢在澳大利亚投资,在昆士兰大学建立研发中心。通过这种方式,澳中两国的科研人员建立了重要的人际网络,促进了两国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奇柯莱丽博士说:“我们的科研不能局限于一个州,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科研无国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如此,是全球性的挑战,如食品、水、能源、老龄化、痴呆症等。这些都是任何国家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共同应对。”

1.《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人才全球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人才全球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