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言
一部作品要有什么魅力才能持续十几年看长虹?
作者|马二
来源|电影镜
最近微博上出现了一组“象牙山时装周”剧照。
谢广坤、刘能、赵四、宋晓峰和其他“象牙山名人”都变成了时尚达人,为即将到来的“乡村爱情11”欢呼。观众突然发现,“赵家班”创作的这部“中国肥皂剧”陪伴了我们这么久。
2006年秋天,《乡村爱情》登陆央视。这部描写农村青年爱情、婚姻和职业生活的轻喜剧,是本山传媒以农村爱情为主题的首次尝试。
与以往本山传媒发布的《刘老根》《马大帅》不同,《乡村爱情》拆除了乡村闹剧的纯粹结构,加入了更多青春的爱情元素。
有趣的是,曾主演过《刘老根》和《马大帅》的赵本山和魏凡在《乡村爱情》中客串演出,这部作品则由真正“推”新人的“赵家班”执导。
但是《乡村爱情》开播的时候,或许没有人想到它能成为“黑土地”上上映时间最长的电视剧;这些能够走出东北的年轻演员,是全国观众所熟知的。
其实在《农村爱情》走红之前,就有一部剧《恒空》走红,就是由杨毅、主演的都市生活喜剧《杨光的幸福生活》。这部诞生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巨作,2004年播出,现在已经连续拍摄了十部作品。
同样经久不衰的还有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广东本地情景喜剧《外地媳妇本地郎》。
该剧是我国电视史上同期播出时间最长、播出集数最多、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系列电视情景喜剧。19年拍摄11部电影,上映3000集,依然风雨飘摇。
在娱乐多元化、兴趣下降的今天,影视作品为了抓住观众的心,打出了“烧船”的旗帜——节奏更快、内涵更丰富、人物更二元化,但大多数仍面临着被“抛弃”的风险。
想问一下,一部作品要有什么魅力才能持续十几年,看长虹?
地域文化流向全国
一方水土养人,一方失去韵味。鲁菜、川菜、淮扬菜、京剧、豫剧、黄梅戏,以及影视作品都是如此。
任何一部作品,有着它兴盛的文化土壤,都是一股不可撕裂、不可割舍的原始力量。这种地域文化,映射到屏幕上,就成了不同“口味”的影视美食。
《乡村爱情》源于东北的“黑土地”文化,有“卤肉粉条”七分。
东北人爱欢乐,把生活变成喜剧。《乡村爱情》中所有搞笑的桥段都源于东北人的生活细节。
这种带着“生命力”的兴趣,在冬日暖炕上的麻将桌上诞生,在“点炮”“打牌”的笑声中成为谢永强和王晓梦最初的爱情,在象牙山村的“大脚超市”里变成了幽默的是非,在刘能、赵四、谢广坤之间做出了讽刺。
虽然叫《乡村爱情》,但在这部剧里,你看不到“天真少女”的青春情爱,只有那种敞开口袋拼命泄露出来的“笑”果频频出现。也是农村青年的爱情“味道”,让《农村爱情》走出“黑土地”,走向全国。
对天津人来说,《杨光的幸福生活》就像打了两盘鸡蛋的“煎饼饺子”。
咬一口,只能尝到绿豆面、油条、葱花,那些脆皮、火腿肠、肉丝都是“异类”。对所有女性喊“姐姐”的天津人,关注的是像“煎饼饺子”这样的影视作品。
杨光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
虽然主角不全是天津人,但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言行都充满了老天津的味道——杨光的开朗勇敢仁义,尤其是放荡搞笑,各路有趣的客串明星。这种独特的天津文化,沿海而出,从太行到琼州;直到现在,我依然忘不了阳光酒店,它失去了一切。
《洋媳妇本地郎》是电视剧史上最成功的“中国肥皂剧”。
对广东人来说,已经播了19年了,像一杯“永远不离桌”的早茶。即使餐桌上的美食变了,吃桌子的客人来了又走,康佳西关老屋的早茶也从早到晚不停地吃。
康博的乖巧小气,康阿姨的善良淳朴;天佑诚实正直,戴安娜三观正直...也许就像早茶之美不是人人都喜欢一样,出生于广东文化的“洋媳妇本地郎”也没有前两者受欢迎;然而,这部原创的粤语电视剧仍然充斥着广东人的生活,光芒四射。
这些具有不同魅力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能“流向”全国,就在于它们独特的地域文化。
“千年”后的第一个十年,东北文化、天津文化、广东文化、河南文化遍地开花。然而基于地域文化流行的《乡村爱情》如今也没落了——他们很久没上明星了。
在视频网站上找一个新的地方
从卫星电视切换到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中国肥皂剧”的新理念。
由于种种原因,自2014年4频道播出《乡村爱情华尔兹》(乡村爱情村)以来,象牙山的故事正式进入视频网站,在一部以宫斗、权力追逐、青春、校园为主角的网络剧里,扼杀了一条只属于乡村喜剧的血路。
根据伊恩的数据。com,乡村爱情协奏曲(乡村爱情10)的播放数为43.9亿,日播放量在70万到100万之间波动。在用户中,30至49岁的男性占大多数,占用户基数的61.2%。不考虑其向平台转移的归因,这一波“运营”从用户层面看似乎效果不错。
从用户反馈来看,《乡村爱情》并没有因为“停留”在平台上而失去人气,一些媒体预期的“下行”也从此没有出现。
相反,“农村之爱”的忠实粉丝们把在“黑土地”燃烧的火炬浇成了遍布全国的石油。与电视观众不同的是,视频网站的用户活跃度更高,对于“弹幕”、“安利”等粉丝来说更加得心应手。在这里,象牙山的村民们走出了“家庭幸福”的圈子文化,成为大众狂欢的“爆发点”。
选择在视频网站定居的不仅仅是《乡村爱情》。
侵犯银幕五年的《杨光那些事》并没有像前九部那样落户天津卫视,而是以分帐网剧的形式在爱奇艺播出发行。从作品内容来看,《杨光那些事》是《杨光的幸福生活》的升级版,采用了全新的《三季》形式,讲述了杨光的“好人”、“艺术家”、“富人”三段有趣的经历。
对于熟悉杨光故事的观众来说,杨光那些事和爱奇艺的合作就像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五年后的重逢,全新的故事脉络,一成不变的天津“味道”。
此举不仅带回了很多忠实粉丝;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扩大了新用户的接受度。
从电视到平台,已经成为“中国肥皂剧”的新潮流。一方面,平台的用户更加多样化,可以在濒临饱和的观众中进一步扩大地域文化中诞生的影视作品的粉丝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卫星电视的位置资源不断萎缩,选择一个平台播出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
中国的肥皂剧未来会如何发展?
以地域文化发家致富的中国第一代“肥皂剧”,繁荣了十年。
这十年是用户粘性不断增强的十年。无论是诞生于东北文化的《乡村爱情》,成长于天津文化的《杨光的幸福生活》,还是取自广东文化的《外地媳妇本地郎》,都吸引了一批忠实用户。
但随着直播、短视频等新娱乐方式的兴起,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地域文化遭遇了更多的“不适”冲击;随着地域文化的“红利”而崛起的“中国肥皂剧”被进一步压榨。
淮南和淮北的橘子有区别。地域文化的果实被越来越多的人品尝,被越来越多的人批判。相对来说,在网络的聚光灯下,所有的问题都被放大了。
这种现象在杨光的《物语》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虽然接连推出三个故事令人惊讶,但从爱奇艺尴尬的热度值来看,五年后再次出来的“杨光”系列,几乎无法重现当年的光芒。
也是一部诞生于地域文化的影视作品。为什么《乡村爱情》能走得更远,《杨光的幸福生活》能一蹶不振?以地域文化崛起为基础的“中国肥皂剧”未来还会继续吗?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从目前视频网站的影视作品来看,聚集地域元素的剧不在少数,如《二龙湖豪歌》《六点半陈翔》。这些作品在融入地域文化的同时,具有节奏快、情节强的特点,与过去的肥皂剧有很大的不同。
《乡村爱情》也是如此。
与十年前相比,今天更像是升级版的2.0——在保持地域核心的同时,用流行元素进行曝光。这正是今天的观众所喜爱的。比如上作中的“感谢飞机”就以搞笑的表情包和诡异的脑回路反复出现在热搜上。
这也给了《杨光》一个很好的启示。不管用户有多忠诚,创新地域文化的“里子”,整合流行文化的“面子”,才能获得更多的热度和流量,才是关键。
另外,冲突的激烈程度,人物的趣味性指数,视觉质感效果都是“吸粉”的原因。如果每个“中国肥皂剧”都能做到,那么十季流行的“乡村爱情”可能不止一部。
1.《中国肥皂剧 这些“中国式肥皂剧”,凭什么能拍到10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肥皂剧 这些“中国式肥皂剧”,凭什么能拍到10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2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