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外界对于经济全球化议论纷纷。如今国际舆论中有这样一种声音:随着美国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这面大旗或将由中国和德国一起扛。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就此话题专访了汉德工业4.0促进基金主席蔡洪平。蔡洪平是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前主席,他2015年创建的基金致力于连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蔡洪平是此次“一带一路”论坛的特邀嘉宾。

蔡洪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德联合扛全球化大旗”之说有一定道理。他认为,目前世界上已形成G3格局:美国、欧盟和中国。德国是欧盟最核心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之一,从自身实际利益出发,其产品毫无疑问需要面向全球销售。中国也是如此。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一个优势。“中国主张全球化是一种胸怀,承担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担当。中国有条件关起门来自扫门前雪,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主张全球化,这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和德国在全球化的态度上非常一致。但我认为,与其说是两国一起扛旗,不如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蔡洪平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大势,“我们是一起去顺应这个客观规律,而非硬造个什么趋势”。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有人认为中德两国在国际市场上渐渐成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中等价位区域。对此,蔡洪平表示,这种竞争应该仅限于较少的领域,“总体上是互补大于竞争”。他说:“德国工业已实现4.0,中国尚处在2.5,正往3.0走。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除了高铁,医疗器械、合成材料、精密机械、机器人等领域都是德国远远领先于中国。”蔡洪平强调,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许多产品“难分你我”。“比如德国的宝马、奔驰、大众等品牌的很多汽车都是Made in China。你说这算德国货还是中国货?再比如,我们汉德收购了不少德国中小企业,它们的股份里有中国资本,但仍然是德国牌子,管理层也都是德国人。”蔡洪平表示,这种合作很有益处,有了中国资本注入的德国企业往往发展非常快,市场前景很好,中国人德国人都高兴。

1.《蔡洪平 中国工业尚处在2.5,正往3.0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蔡洪平 中国工业尚处在2.5,正往3.0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