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电:刘海东的“再植”

新华社记者谢伟

虽然是秋天,但北京的正午阳光依然强烈。在房山区豆店镇下帕店村的玉米种植基地,46岁的种植者刘海东穿梭在田野间,打开树叶看着玉米的生长,很快汗水从他的额头渗出。

在田间空在地面上,新采摘的果型玉米“BM380”黄白色,酥脆、细嫩、饱满,在阳光下光泽明亮。

“果玉米是一种鲜食玉米,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营养价值高,皮薄,汁甜。”正如刘海东所说,他把一大穗玉米塞到记者手里。“今年,玉米长势良好,是收获季节。你一定要试试。”

刘海东所在的下帕店村,曾经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土地产出微薄。大部分村民平时都在外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过去,连日常开支都是个问题。"刘海东说。

听说新鲜玉米收入高。2015年,刘海东开始策划新品种。然而,由于对品种特性缺乏了解,生产的玉米味道一般,产量和价格都不理想。“种地的收入,除了地租的成本,一年之内都是亏损的。”刘海东说。

转机出现在2017年。在房山区种植技术推广站的推荐下,刘海东的农场成为北京市粮食与经济作物创新团队的试点基地。在北京农科院等单位专家的指导下,刘海东淘汰了老玉米品种,代之以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如果基玉米“BM380”和甜糯玉米“农科糯336”。同时,通过育苗移栽、深“V”型覆膜播种、晚播等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两熟制栽培模式,鲜食玉米上市时间由7-9月延长至6-10月。

鉴于北京高端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和新销售模式的快速发展,刘海东将过去的手推车批发销售改为网上销售和团购销售。“疫情之下,我们的团购订单接踵而至,占总销售额的30%。”刘海东说。

尝到甜头的刘海东,更相信技术和市场的力量。他把鲜食玉米的种植规模扩大到70多亩,每亩净利润达到4000多元。“是各种玉米。以前一亩老玉米的利润是1000多块,现在翻了好几次。很多邻居看到了我的成功,都重新种上了新鲜的玉米。”刘海东说。

据报道,2015年以来,北京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每年增长10%至15%,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将超过3.5万亩。“鲜食玉米产业具有高产值、高附加值的特点,符合当前北京农业优质发展要求,前景广阔。”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裴志超说。

凭借科技和区位优势,北京逐渐成为全国鲜食玉米研发中心,引领全国鲜食玉米研发和推广。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员鲁百山表示,目前我国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有三分之一来自北京,部分品种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年到头种玉米,最开心的事就是收获。看到我们的玉米被客户认可,再累也是值得的。”刘海东说。

说到未来,刘海东有一个“浪漫”的想法:在玉米地建一个主题公园,里面会展示新鲜玉米的起源、传播、生长过程和品种类型。“让更多的孩子在玩耍中靠近土地,珍惜食物,理解大自然的恩赐。”

1.《刘海东 刘海东“改种”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海东 刘海东“改种”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7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