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艺之都意大利,便不由让人联想到“高大上”的艺术。随着街头涂鸦的发展,如今这项原本“不入流”的艺术也登入了大雅之堂。最近,意大利街头艺术家弗朗西斯科·卡米洛·乔治用简单的黑白线条,在都灵13座建筑的墙上创作了最新的涂鸦创作Habitat系列,赢得了游客和市民的喜爱。而随着街头涂鸦的兴起,涂鸦究竟是天马行空的艺术创造,还是破坏城市美观的“鬼画符”,也引起了各国的争议。
街头涂鸦是“最纯粹的”
现代街头涂鸦兴起于1960年代的美国纽约。纽约布朗克斯区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是纽约著名的贫民区,以非洲裔和拉丁裔居民为主。当时,整个布朗克斯区随处可以见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街道墙壁上简陋的帮派符号逐渐演化成现在常见的涂鸦图案,并且成功地将文字融入其中,由此涂鸦成为了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出生于意大利的弗朗西斯科·卡米洛·乔治原本是一名建筑学学生,但是对绘画的热爱促使他投身给街头艺术。他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街头艺术大会,最终在2014年的B.Art大赛上赢得了在都灵13座建筑外墙上作画的机会。
Habitat系列涂鸦勾勒出小孩子喜欢的游戏与各种奇妙的幻想,描绘出孩子们的天真与无忧,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整个城市就是孩子心中巨大的游乐场。作品有趣,让观者感到轻松与自由。当然,有观者将画中人看成孩子,也有看成外星人或有魔法的奇特生物,每个人都自由地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这些作品。在乔治心中,每个人都可以对街头涂鸦表达不同的见解,因为它是“最纯粹的一部分”。
各国对涂鸦态度各不同
尽管欧洲大陆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街头涂鸦作品,但事实上现代街头涂鸦起源于美国。它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一句俚语“基尔罗伊到此一游”。传说基尔罗伊是二战时期一名美国士兵的名字,他每到一处便在驻扎地的墙壁上留下大名,并常常以涂鸦的形式出现,渐渐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表现。这个文字与图像结合的独特涂鸦——一个长有大鼻子的光头双手攀墙、向前窥探的肖像——成为上世纪40年代美国部队文化的一个标识。
涂鸦的文字逐渐减少,转变成为大型精致的卡通绘画图像,这样的行为艺术很快引起公众、媒体以及艺术界的注意。
随着涂鸦文化的兴起,关于街头涂鸦究竟是“破坏环境”还是“美化城市”的争议声也此起彼伏。最近几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在为满街的涂鸦而发愁,这些画作看上去模糊不清,几乎无法辨认,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意大利文化部艺术与建筑物负责人皮欧·巴尔迪表示:“不少意大利人仍然把那些到处画画的家伙们当作英雄画家。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人们对这些家伙的看法,让人们觉得他们只是艺术界不登大雅之堂的失败者。”
在德国,涂鸦有很多“规矩”,比如政府、宗教、公共、历史或明示“严禁标贴涂鸦”的建筑物不能喷涂,但可以在灰色的水泥墙以及废旧建筑物上面创作。可以说正规的涂鸦都会“适时适地”出现,而随便在墙上签个大名或违反上述规定的,大多是不守规矩之辈。当然,一些经典涂鸦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在伦敦,许多游客就是为这座城市的涂鸦作品慕名而来,沉浸于伦敦的街头艺术。
1.《街头涂鸦 街头涂鸦,游走于艺术与破坏之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街头涂鸦 街头涂鸦,游走于艺术与破坏之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