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谈语言类型学
本期微信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所金立新教授组织的“谈语言类型学”专栏的第三篇文章。朴善基博士介绍“多重状语语序的轨道理论”。
“轨迹理论”是语言学家陆于1987年提出的,主要是指修饰谓语动词的状语在语法结构上的排列顺序,遵循以动词为核心的轨迹结构和镜像。
鲁先生考察了日文、韩文、巴斯克文和他加禄文。参见《语法调查与研究手册》第652页,希伯来语、拉脱维亚语、英语、葡萄牙语、越南语、约鲁巴语和汉语。发现这5种状语在这11种语言中都有,如右下图所示》第97页):
如上图轨迹结构图所示,这五个状语在动词的两侧,与动词的距离按T,D,L,I,m的顺序排列,日语和韩语的五个状语成分排列在动词的左侧,而英语和葡萄牙语的五个状语成分排列在动词的右侧,正好形成镜像关系。如果纵向看这两类的五个状语成分,可以看到上图所示的空深度的轨道关系。其他四种语言的五个成分都在动词的两边,但都可以看作是由轨道层决定的,在特定轨道层运行的成分,就像太阳系八大行星很难直线运行一样。就m与动词的距离而言,m最接近动词,在最内层,其次是I,再次是l,d,t,这样,轨道理论提出了一个在词序安排上选择这五个状语成分相对于核心动词的优势的规则:
T>D>L>I>M>V 也就是说,有状语前缀的语言,如日语、韩语,以TDLIM为主导语序,而有状语后缀的语言,如英语、葡萄牙语,以MILDT为主导语序。 轨道理论观察到的现象不局限于句法结构中状语的顺序,还存在于语言的词汇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在一些使用前缀语素或后缀语素构词的语言中,当动词内部结构包含人称、情态、时态、体等语素时,也可以形成以动词词根为核心的轨迹结构和镜像: 人称-情态-时-体-根-体-时-情态-人称 当然,在某些语言中,这些成分并不是只排列在左边或右边,而是排列在两边,所以一定是在各自特定的轨道上。再比如某些语言中名词的内部结构,以名词的词根为核心,代表主客体格的语素和单数复数的语素。 案例编号-根编号-案例 比如泰语和汉语的定语顺序,英语动词后面的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汉语动词前面的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的排列顺序也构成了轨道和镜像关系。 轨道理论将语言中看似不相关、支离破碎、孤立的现象联系起来,发现了隐藏在语言表层现象背后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规律,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鲁《核心派生语法》,金立新《语言研究方法导论》和《什么是语言类型学》。 -结束- 原文见《语言周刊》第1764期 本期作者:朴善基,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 标题图片:维基百科 推荐信 看完这篇文章,你想对语言类型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吗?请参考刘丹青教授主编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了解更多。 另外,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轨道理论,可以参考陆教授的《核心演绎语法》。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了解更多。 1.《朴善姬 朴善姬 | 多项状语语序的轨层理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朴善姬 朴善姬 | 多项状语语序的轨层理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