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他扎实的基础和表演天赋,他可以在剧中扮演任何角色。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也是扮演“鬼子”角色的专业家居,被称为“鬼子之王”。他塑造的形象成了反派的经典。

方华,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大连黄泥川村。作为方家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给他取名方德海,希望他长大后能经商,为贫困家庭带来财富和荣耀。然而,由于他活跃的天性,他在早期就很有表演天赋。他喜欢看皮影戏和街头杂耍,平时也模仿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都很完美,很爆笑。少年时长大的方华,接受了父亲的心愿,考上了大连商学院。

当时学校以日本人为主,除了一些必要的商科课程外,日本教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很大的奴役。他们狰狞的面孔,他们的丑态,他们傲慢自大的举动,都是对事物逐渐认识的非常尴尬和反感。毕业后,芳华步入社会。1944年底,她来到长春满盈制作部录音部,成为一名录音助理。

然而,统治满盈的仍然是凶猛的日本人。他们为中国员工建立了非常严格的雇佣纪律。中国员工一不小心就会被日本主管拳打脚踢,严重的会被开除出厂,有的甚至会因为收费入狱,生死不明。

为此,过早经历亡国悲剧的人总是小心翼翼,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日本鬼子打了一顿,胡乱辱骂侮辱的事数不胜数。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刻在方华的心里。

幸运的是,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无条件投降,苦难的日子在六个月后结束了。紧接着,受党的派遣,金山等人前来接手《满盈》,次年,张瑞芳、周琦、王人路、朴克主演的进步电影《松花江上》开拍。在片场,电影导演金善遇到了打杂的方华,当即选择他出演一个非常戏剧化的反派配角——日本下士。

在此之前,芳华曾参与过《太平天国》、《家》、《洋人》、《狂乱》等剧的演出,逐渐从一个无名角色转变为一个大角色。但是,方华第一次要在荧幕上扮演重要配角的时候,真的是没有底。但是金山不这么看。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潜力的新人,可以表现的很好。所以在金山的鼓励下,芳华第一次扮演了日本鬼子的负面形象,从这个日本下士开始,芳华就和银幕上的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久之后,方华在他的第三部电影《哈尔滨之夜》中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饰演日本间谍常松田。影片讲述了由上海老牌影星魏鹤龄主演的东北人民顽强抵抗日寇的故事,而宋天则是一个贯穿始终、演得很重的反派角色。

电影拍完之后,芳华被送到华北大学政治系深造。在那里,方华换上了一套布制服。他和许多同学一起听了、朱德、董等领导的讲座,感觉自己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后来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曾拍过《内蒙古人民胜利》、《赵一曼》、《儿女姻缘》、《新儿女英雄传》、《民主青年进行曲》、《华山智慧》、《无限潜力》、《平原游击队》、《马》等电影。,所塑造的形象有正面也有负面,极大地拓宽了游戏路径。然而,在这些角色中,真正让他满意和让观众高兴的是他在1955年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这个角色。他是电影中最“杰出”的一个,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外国人。就连方华自己也吃了不少苦头。

当时参与《芳华》的《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被说成是“反右”运动中的有意影射,受到了错误的批评。不仅电影没有上映,等待它正常化的是厄运。当时,著名的厂长沙蒙、郭伟、吕班等人都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然而,必须完成报告的“右派”人数仍然少于两人。厂子里有些当权派突然想到了芳华,拿了《平原游击队》里松井和芳华可笑的“配座”。因此,被蒙在鼓里的芳华和另一位演员陈汝斌被迫补缺,收集指标,一夜之间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右派”。

从此,被判死刑的政治取向就陷入了无底的深渊。反右高潮时,芳华每天都受到无情的批判。他想不通。他没有任何反党言行,被指定为“右派”,没有任何公开指控。难道不正是因为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才被等同于演员本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吗?

神秘芳华在一个充满火药味的会议上,你忍不住了,敢问他的批评者。出乎意料的是,回答他的是一句可笑、可笑、幼稚的话:“你演松井更像日本鬼子,而不是日本鬼子。没有反动思想感情能那样玩吗?”然后在“打倒芳华,打倒松井”的口号下,芳华真的哭了。虽然一年后“右派”罪名被毫无事实地强加,芳华被摘掉“右派帽子”可以重新登台,但工厂还是反复强调“只有老实,不要乱说。”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松井”这个形象虽然成功了,但并没有给电影圈的本土化带来多大的荣誉。不久,毛泽东参观了常颖工厂,并被特别指派去会见《平原游击队》的演员。然而,常颖的一些领导人对彼此的反面角色特别尊重,认为这样的角色不能优雅。因此,工厂提前通知了方华,命令他第二天毛主席接见演员时不要露面,并给他放了一天假。方华渴望再见到毛主席,却被一句冷冰冰的话打消了念头。毛主席和《平原游击队》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握手时,方华一个人躺在宿舍的床上,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方华的身影继续出现在银幕上,红岩的千百名老邮差,铁道卫士的卧底罗,《再生》的民间老艺术家,的思想落伍者,《冬梅》的本地乡坤代表...方华重燃了旺盛的创作热情,在这些影片中投入了不同的个性。特别是在1962年拍摄的《甲午战争》中,方华成功塑造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藤友恒,再次让观众看到了他在银幕上继《平原游击队》松井之后的日本鬼子形象。有一段时间,热情的观众与吉野相称。

1965年,方华在另一部热门电影《三晋山城》中饰演日本队队长小烨。这是他第五次在屏幕上扮演日本鬼子。通过这些影片,芳华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在国人中被誉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这让芳华感到欣慰和无奈。

看着方华的五个日本鬼子,尤其是他的大名鼎鼎的松井、伊藤、小爷,他尽可能的分辨。松井、伊藤、小爷都是武官,但性格特点不同。芳华特意安排松井两手叉腰、手持洋刀的动作,加强他的嚣张气焰;伊藤在战舰上出现过几次,芳华故意安排他一直皱眉以示这个人物的贪婪;而小爷则被当做武官,很有心计,很有文采。比如剧中,他练习用毛笔字写“奇袭”,然后习惯性地把双手插在腰上,也体现了这个人物的攻击性。

演员的努力使得生动的屏幕图像三维呈现给观众。尽快可以回归荧幕,但作为一个被控制的“摘帽右派”,仍然被一些人无缘无故的歧视和偏见。在拍摄《吴佳风云》的时候,他主动向导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但一些创作人员当面指着芳华,用冷语说:“你只能按照导演的意图演好一场戏,在艺术创作上没有发言权。”一句让人心寒的话,让芳华气死!

1974年,当常颖翻拍《平原游击队》时,数百名演员被选中,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扮演松井。松井被选中很久了,但是没有人能代替方华,所以方华不得不重新上场。松井在影片中是阴郁的,带着一种威胁的力量,“鹰一样的眼睛,铁蓝色的脸,随时都想吃人的表情”。相信大家都会这么说。可以说这个角色是所有在中国土地上胡作非为的帝国主义者的代表。

1979年起在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参与拍摄《人与鬼打交道》等电影。多演反派。很多人只记得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但谁知道这个曾经演反派的演员演了多少角色。这位经历过磨难的艺术家,品格高尚。比如未完成的剧里的文学评论家,高高在上的老人,松花江畔的伪军,晴天的将军。不是不会弹,而是作品太少。

直到1994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才是方华最后一部电影,他在片中饰演一个老兵。他是姜文的偶像。姜文说看见他就紧张。开拍的时候有演员问姜文要22万,他一分钱都没拿。不幸的是,他在电影正式上映前就因病去世了。方华临死不肯用良药,没有人能劝;他多次昏迷醒来拔针,原因只有一个:“我做不到,不要浪费国家的钱……”

1994年11月7日,方华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不久,因病去世,享年69岁。方华的过早离开,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虽然方华的很多戏在本片中被删减,只剩下几分钟,但却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画上了最圆满的句号!

腾讯最新影评2017-12-28 09:52:52

1.《方化 电影演员方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方化 电影演员方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6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