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7月31日宣布,作为202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之一的美国洛杉矶,已原则上同意接受举办2028年奥运会。这样一来,“天使之城”唯一的竞争对手法国巴黎基本确定获得了2024年奥运会举办权。根据日程安排,洛杉矶市议会和美国奥委会本月将对上述决定进行表决,通过后将进入国际奥委会、巴黎与洛杉矶的三方协议期,为9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期间的投票扫清障碍。在国际奥委会看来,这一安排将开创三方共赢的局面,确保奥运会赛事不会出现尴尬的“空窗期”。

全球申办夏季奥运会的热情似乎正在降低。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起初有10个城市跃跃欲试,进入最后投票阶段还剩5家并最终花落北京。之后伦敦击败了8个对手,赢得了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接下来画风突变:巴西里约热内卢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对手缩编到6个,而2020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为3个。进入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期,多个城市相继退出,只有洛杉矶和巴黎在唱“二人转”。

鉴于上述情形,国际奥委会今年7月11日在瑞士洛桑经投票做出了历史性决定,2024年和2028年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将同时产生。根据这项决定,在申办2024年奥运会的城市只剩下洛杉矶和巴黎的情况下,将202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授予落败的城市。前几届留待投票时的最大悬念已经荡然无存。

令众多知名城市临阵退缩的主要原因是,举办城市乃至所属国家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单届奥运赛事带来的经济效应越来越难以覆盖全部成本,而所谓的“奥运遗产”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泽被后世,用不好就可能沦为烂尾工程。比如,实际成本超出预算20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当地政府因超支欠下的公共债务,用了30年才得以还清。再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希腊深陷财政危机,至今依然要靠“三驾马车”本站提供的资金援助勉强度日。根据牛津大学所作统计,从1968年到2010年,奥运会与体育相关的平均支出为36亿美元,但随后两届奥运会的平均成本为162亿美元。

不久前,2020年东京奥运会迎来了三周年倒计时,日本通过举办音乐会、接力赛等一系列活动迎接这一时间节点,希望能唤起公众对奥运会的热情。当地一些经济学家也发出警告,不要只看到奥运赛事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刺激效应,同时应该警惕可能承受的财政负担。日本《朝日新闻》刊发稻垣康介的一篇文章说,这届奥运会项目多达339个,创历史新高,规模不断膨胀,迄今为止,有关东京奥运会的消息也多为经费超负荷等负面内容。

如何减轻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给举办城市或者举办国家带来的财政压力,让东道主切实分享赛事红利,这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等国际赛事组织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有分析指出,对于奥运会这样的综合性国际赛会,可以考虑一个城市多次举办的方式,充分利用东道主为之兴建的各种场馆和配套设施,也可以考虑确定一个永久性奥运主办城市,或者由若干个具备条件的大都市轮流坐庄。还有分析指出,国际奥委会应该与东道主分享奥运蛋糕,提供资金补贴、给予转播分成以及共同进行赛事商业开发等。国际奥委会已经表示,将为洛杉矶奥运会的筹办提供18亿美元本站左右的资金支持。

当然,若商业经营得法、成本控制得力,奥运赛事还是有利可图并能产生巨大的正面社会效应的。拿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说,这场花费93亿英镑的奥运盛会赛后一年通过由其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收回了成本。据英国政府估算,到2020年,伦敦奥运会将为英国带来280亿至410亿英镑的总增加值。

1.《奥运经济 如何打好奥运经济这张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奥运经济 如何打好奥运经济这张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