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不解 三军演义 大金王朝:历史小说读后感

书店闲逛,发现了这套书,茅盾文学奖作者熊召政,用十年打造的新作,对于爱读历史类图书的我来说,自然不会放过。

1

这套书能够吸引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它从金国的角度去叙述。说起来,我是从金的发源地走出来的“笨人”一个,那里现在叫东北;再者,一直以来隐隐觉得,我们国家的史界对于金、辽这两个塞北统治者,而且整个民族最终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政权,是有所亏欠的,以往很少有人正视。可能不仅仅是正不正视的问题,更多的还夹杂着些仇恨。

从小我们就知道“靖康耻,犹未雪”,岳元帅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这一点似乎极少有人质疑,似乎金跟秦桧是相伴的邪恶存在。还有等各类书里,那些反面的金人形象,在国人的心里印上了烙印。正史中有辽史和金史,那是因为修史的是元朝,而元也同样是外来“蛮夷”建立的政权。现在有人能写写这段历史,能够注意正统的大宋以外的政权,自然是让人欣慰的,这是这套书的积极意义所在。

这套书目前只出版了第一、二卷,分别叫和。第三卷正在写作中,预计年底能够出版。从网上的报道来看,似乎作者也只想写这三卷了。我感觉,只有这三卷,还难说完这段金国的历史。第一卷,说的是金在把辽打得落花流水后,又拿下了辽政权五京中的最后一京——燕京;第二卷,说的是金摆平先降金又降宋、割据平州的原辽将张觉,以及收拾辽天祚帝的事儿。按说,第三卷,就应该是“靖康耻”和岳王爷的那些事儿了。但很显然,后面还有很多事儿,比如海陵王完颜亮的故事,中金被蒙古和南宋合作灭亡的故事。宋人真是不长记性,总是记不住唇亡齿寒的道理。

为了写好这部书,作者对东北和燕赵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过,走过很多地方,对于地理方位的感觉能够有所把握。这和写的李开元先生有些相像,而不是象很多书生写史,走“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的路线。对了,作者在采风中有一次把腿给擦伤了,在各类关于本书的访谈中反复提到。作为开豪车的老总级作家,确实不容易。

2

好的地方不再说了,说说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是金政权被描写的太美好了,相比辽、宋的腐朽与堕落与奢靡,这个政权充满生机是肯定的,但也拔高得太过了点儿。皇帝待自己的兄弟和子侄,仍象没有富贵时那么和谐,没有那种过分的等级观念,苍头小民也可以直接和他对话,大量汉人、契丹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之服务。这从中让我似乎读到了延安的影子,感觉有点借金想表达点什么的意思。但把什么东西过度地美化,总是让人生疑,让人感觉假。再一个,把制造了“靖康耻”的敌国描写得那么美好,而北宋人物中似乎除了名妓师师姐以外,都那么坏和堕落,纸醉金迷,玩物丧志,而所有金人都那么纯,那么美,连金兵都规定不让喝酒,这完美得让人从心理上还难于接受,虽然我生长于那片土地。

二是人物太少、性格并不鲜明,标签化明显。两册书中,降金最终又叛金降宋的原辽将张觉,以及自辽降宋的郭药师无疑是主角,多少还有一点性格,虽然都很不堪,都挺龌龊。其它角色中,阿骨打一会儿象张作霖,一会又象石光荣,一会又象陈道明演的康熙帝,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第二部刚开头就死了,还是一场床上大战后死的,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被皇弟的鲁莽气着了。两名金将,以前我们叫粘罕的,人家那儿一口一个“宗翰”,还有一个叫“宗望”的,简直就是两名完美的年轻统帅。对于我们喜爱的金兀术,作者真是不给面子,两部书只交待了一句,在两名哥哥的队伍中打杂。皇弟栋摩,不知为啥又不称汉名了,说是大元帅,但二得不是一点半点,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智慧可言,前面的胜仗是怎么取得的呢,完全写成了初出茅庐的愣头青。

三是战争的描写过于简单,大战场面只有居庸关之战,是作者自己的构想出来的,认为是最得意的描述。最大的功劳竟是偷袭的金兵,利用了两块立场不牢固的大石头,从山头推下后冲击了城墙。

四是读到了军报体的感觉,比如写完颜娄石敢死队奇袭居庸关那一部分,娄石将军的英明,分明让我看到了一个高大上的我军指挥员。还有敢死队、一分队、二分队这些词,怎么听着都觉得亲切。是的,我的第一直觉是作者当过兵。后来发现,果不其然,但他似乎刻意不提自己当过兵这一段,在各类介绍中都一带而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五是从书中,我看到的写作风格。比如,仍下厨做饭的乌古乃皇后,象极了闯王的高夫人。经过上网了解,原来熊召政与姚雪垠老先生有着很深的交情。姚老也是湖北作协的,想写出不世之作也是因为姚老这样勉励过他,就这难怪了。但姚老的一书之所以后来不再被推崇,与当年的政治风气影响,“托李言某伟人”有着直接的关系。难道作者不想吸取这样的教训吗?实际上,作者的写作功力照姚老还差上不少。

六是大量的宗教仪式和女真民谣,这些似乎并不适合放到书中,占据了大量篇幅,也就压缩了能突出主题文字所占的比重。对了,作者之所以热衷这一点,与他曾经是诗人有关。他写的是政治性很强的诗,而且他现在仍写诗。

3

我读书有个习惯,爱去豆瓣上看别人对于所读图书的评论。这套书目前评论还不多,只有14条。总体上,对于书的评价分歧较大。有的人认为写得很好,也有很多人认为失望,没有金朝开国史那种宏大的感觉,有些读者指出,作者比写时退步明显。我没看过,只知道拍成电视剧后非常出名,但从来看,我已没有去补读一下的心情。

我还有一个习惯,爱查看作者的照片和简历。窍以为,相由心生是有道理的,从一个人的长相,就大概能看出他作品的风格和水平。总觉得,能写出好的历史小说的人,诸如唐浩明、孙皓晖,还有姚雪垠老,身上都我说的那个味儿。说到照片,不免有些唯心主义,或是封建糟粕影子,这里不置评了。

捋了捋简历,发现很有意思。作者居然在1990年代前的某年夏天,有着很不同一般的表现。因为那段经历,他与湖北作家野夫产生一段一生也化解不了的恩怨。虽然野夫的作品我不喜欢,但那个人率真,虽倔强,但看上去正派。的作者,后来显然受到了冲击,在需要下海经商的时候去经商了,成为一个富商,但他仍然挺有追求,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丰盈,一定要写出一部不朽的名著。但商味,很难不影响一个人的写作。

获了茅盾文学奖。作者在文艺座谈会上曾主动跟主席说,他正在写一部新作品,比张居正还要好,主席说:“那我等着看了”。

能再获茅奖吗?拭目以待。

1.《大金王朝 你不了解的塞北荣光:《大金王朝》读后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金王朝 你不了解的塞北荣光:《大金王朝》读后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