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一句俗话叫“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亩产万斤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有个现象叫“编剧有多大胆,电视剧就有多么惨”。

最近热播的军旅大片开头20分钟就很高能,虽然在普通观众眼中,无非是一次惊险的军事演习,空投什么的,还挺紧张刺激。不过在军迷眼里,则是世界线崩塌,常识破碎的重大事件。

在开播之前,很多人都对它抱有期待,希望它能成为士兵突击等优秀军旅电视剧后的又一经典,结果开播不到20分钟就把大家雷得够呛。

对了,就是那场运20空投96坦克的戏。这场戏堪称又爆了国产军事片的一个大雷,或许非军迷无法意识到,用飞机空投坦克到底有多离谱。毕竟,空降战车大国几乎家家有,国产ZBD-03空降战车就是其中之一。

战车有履带有炮塔可以从运输机空投,坦克有履带有炮塔最多重一些,用大型运输机空投又怎么啦?

的确,假如编剧大大写的是某支军队用某型运输机空投某型重型坦克,军迷们咬牙也就认了,万一人家有天顶星技术呢?但是军队是解放军,运输机是运20,空投的坦克是96,军迷就不干了,因为这违反了物理定律。下面就简单地讲讲这到底是咋回事。

运20这个CG特效,不得不说最多值五毛。

运20是国产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66吨,所以运输一辆40吨级的96式坦克并没有问题,事实上,可以运输主战坦克也正是运20强大之处。

但是空投的话,问题就太大了。目前世界上空投战车最重的是俄罗斯的空降战车,重14吨,空投时车内还可以跟随成员3人。在2018年的军演中,俄军的14吨级BTR-MDM战车在1800米高度投送,10个巨型主伞张开后,战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下落,差不多等于男子顶级百米跑运动员的速度,或者从5米高的地方跳下,对人体的冲击力还是相当大的,所以需要气垫等缓冲装置,即便如此,从现场的画面看,坦克乘员表情也相当难受。

BTR-MDM战车“人车一体”空投。

重量是BTR-MDM战车3倍的96坦克,其投放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主伞要多大,如何保证顺利开伞,战车空中姿态的稳定,下降速度等等,都不是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最根本的一点是,运20根本无法投放主战坦克!

在空运重型装备时,必须计算好配重,将装备固定在货舱中,飞行的时候不能移动,否则轻则影响飞机飞行稳定,重则机毁人亡。编剧基本上没有空降装备的常识,坦克不但没有固定,连空降托盘都没配备,明晃晃一个裸车,在机舱里完全无牵无挂。

生怕大家不知道坦克是自己开出舱的,还给了一个驾驶员的手部操作特写,坦克出舱的瞬间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看出了一种自杀式的悲壮。

更雷人的是,空投的时候,居然发动坦克开到机舱边,这是把运20当成歼星舰了?可以说这种操作百分百会导致飞机失稳酿成严重事故,坠机是大概率事件。就算把美国的C5“银河”运输机甚至乌克兰的安225拿来,照样是相同的结果。

空投的场面也是雷点众多,首先是人车一体空降。要知道现在空降战车除了俄罗斯敢带人空投,其它国家都是人车分离,因为危险系数太大。而且装备重量越大,带人空投就越危险。

另外一个值得吐槽的点就是空投高度了,从电视剧的画面看,空投高度起码在1万米以上。虽然在这个高度伞降的确可行,但专业性非常强,尤其是涉及人员空降。

在数千米的高空出舱,没有任何防护的在极速下降的坦克上方顺绳子攀爬了一分钟左右,切断了故障的辅助伞。

因为在1万米高空,氧气浓度已经不足以支持呼吸,如果人不借助呼吸工具,只能保持1分钟的清醒时间。在跳伞前需要呼吸纯氧冲淡体内氮气,并且要佩戴呼吸设备和氧气瓶,因为坦克内只有空气过滤装置而没有制氧设备,暴露在高空的时候就已经面临氧气不足。

而电视剧中的坦克车组成员居然没戴氧气面罩还神情自若,看起来完全不需要氧气样子。

一脸镇定的96A坦克乘员VS紧张得叫出来的BTR-MDM战车乘员。

还有一点在高空气温会下降很多,一万米高度空气温度低于零下40度,没有良好的保暖是绝对扛不住的,剧中车组人员出车作业了近一分钟,虽然高度在不断降低,但是在低温和低压下居然没有什么难受的表情,这身体素质未免好得过分。

抗低温、抗低压和低氧环境,这身体素质比美国队长都牛。不过比起坦克车体上居然看不到伞包,这种小瑕疵就不算啥了。空降战车中较重的型号起码十个主伞,加上更多的减速小伞,正常情况下坦克上面应该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伞包,但是编剧可能觉得降落伞在坦克车体内部,所以这辆96外部干净清爽,和地面上一般无二。

BTR-MDM战车底部还有减速气囊,用以减缓着陆时的巨大冲击力。

所以正常情况下,当它空投下之后,战车和飞机都会先后坠地。

这又引出了电视剧最后一个雷点,明明剧中领导知道空降坦克危险系数极高,落点可能是山谷、沼泽、树林甚至是水面,但是却强行安排载人空投,将价值千万的装备和三名士兵的性命置于危险中。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悲壮,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无谋。

一切的试验都只能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做起,研究透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否则影响试验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获取有效的参数,所冒的风险完全没有价值。

总之,就好好呆在陆地上就够了,别掺乎天上的事情。

1.《96a 运20空投96A,漏洞如筛子,雷点密集到难以吐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6a 运20空投96A,漏洞如筛子,雷点密集到难以吐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