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艳是一名村官,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乃至全省,这样的不是“官”的村官有数以千计,潘志艳是她们中的优秀代表,她以自己的坚韧,以对乡亲们的真情实感和关爱,为自己青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只想多为群众办事,传播更多的文化科技知识,帮助群众脱贫,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一些很平常的事,一个村官应该做的事。

她是一只快乐的燕子 是大爷大娘眼中的“小毛燕”

小潘带领他们的大学生村官送水队员们,为没有劳动力的老人,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送水,一送就是三年,从她做村官起,这里就一年比一年旱,她为乡亲们提供的帮助非常多,从送水到做家务,到帮助孩子们辅导功课等等,她就象他们的家人,是孩子们眼中可爱的大姐姐,是大爷大娘眼中快乐的“小毛燕”。

“村官不是官,是一个磨炼自己的舞台,是一个群众的带头人”小潘这样说。村官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小的“官”,大学生村官通常情况下驻村三年,三年过后,回归本色,或考公务员,或走向社会。在村里,帮助村主任或村支书做一些协助性的工作。小潘2009年参加云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选聘为会泽县马路乡旁官地村党总支书助理。

土生土长的小潘是本地人。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好孩子,很听话,作为本地人的小潘,父母当然希望她“跳”出农门,小潘的家就在她所任职的马路乡。她任职的村离自己的家不太远。读了大学,又回到农村,家人也最初也不是十分理解,他们当然希望她在城里端一个“金边细磁碗”,怎么跑回到农村老家这土圪垃来?小潘慢慢说服父母,告诉他们,从小她看到很多乡里乡亲因为没文化吃亏。她是个善良的孩子,她很想帮助他们,父母也尊重她的选择。小潘是一个朴实的农家女孩,上了大学,心里常想的是帮助家里人,帮助乡里乡亲。小潘大学报考的是经济类专业,但后被调剂到幼教专业,她并不十分喜欢,但考大学不易,只能好好读书。小潘儿时有一个理想,看到警察的制服好神气,她曾想做个警察。

刚到村委会,一切都不太适应,感觉很茫然,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落差。小潘有事业心,很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感到处处皆难,觉得群众很不理解自己。一段时间以后,小潘开始适应,她以自己的坚韧和耐心,找到了与群众沟通的方式。

扎根基层,多做事,做实事

潘志艳工作几年来最大的感悟是做好工作首先是学会做人。刚开始,乡亲们并不理解,认为一个小姑娘能做什么呢?对小潘的出现并不以为然。小潘在与乡亲的攀谈中,看到一些现象:老百姓用传统的方式种植包谷,养猪。小潘心想,自己学到的很多科技知识,可以帮到群众,但乡亲们并不买账。

小潘并不恢心,2010年春耕时节,刚来几个月的小潘,群众并不熟悉她,在村里一户村民家,小潘对她说,我帮你养一头猪,我们同时养,看看谁养得如何,你出一半我出一半的饮料,我们来试一下。小潘为猪建了“厕所”用干稻草为猪垫上“席梦思”,创造好的通风条件;并喂干净的生饲料,定时投放;村民的猪仍用传统方法,每天煮一大锅,扔在那里不去管。一两个月后,效果明显,小潘饲养的猪看上去毛光水滑,与村民的猪差别明显,这下她终于改变了看法。村民张芷芸家有八分包谷地,她告诉小潘现在用的品种是会单四号,长期都这样,收成也很好,先埋化肥,再放种子,小潘告诉她这样会对种子不利,特别是天旱的情况下。她不大接受小潘的新理念,不愿更新品种和种植方式,她说,我都种了一辈子庄稼了,难道还要你一个小姑娘来教我?小潘并不气馁,与她商量,划一半的地来种,采用新的品种和技术,自己花钱购买地膜,产量增加了200斤。实事再一次地说明小潘科学种田方式是对的。

在下大菁村,李文昌大爷家大儿子和二儿子去打工,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12岁,另一个10岁,最小的4岁半,生活苦不堪言。小潘看到李大爷的孙子去背粪,心中不忍,主动去帮忙,她对孩子们们说:“你们去做作业吧,姐姐来帮你忙,不会的地方姐姐教你们。”老党员赵德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家的房子盖了一大半,留下个没有完成的屋顶,但他从未对人说起过,自已家里没有劳力,一人供小孙子读书。经济不宽裕。老人心想,等过些日子攒够了钱,就去修屋顶,在为老党员的送水过程中,小潘发现老人的屋子没有顶,老人也不愿多谈,但真诚的关心还是让老人打开了心扉。小潘拿出500元,同时发动村官们一齐凑了3150元钱,在就近的一个瓦窑订了4500片瓦,为老人修好了屋顶,老人心中充满感激。

面对机遇,潘志艳有自己的抉择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从2010年初刚开始做村官没有多久,潘志艳就开始为群众送水,做好事,经过央视的宣传,小潘早已名声在外。并因此有了一些新的机会。浙江一家公司感于潘志艳的人品,希望她加盟,并许以四千元的固定月薪,同时表示还会有新的机会。潘志艳如果接受,无可厚非;但她选择留下,潘志艳对自己故乡的乡亲,有一种放不下的亲情,面对未来,她有自己的思考。潘志艳热爱自己的故乡,很乐意建设自己的家乡。她很想将来考上公务员,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力强一点,本领大一点,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小红旗在一个贫瘠的乡村飘扬,潘志艳和她的大学生村官抗旱送水在马路乡,背着背篓,为了居住在深山的赵德章大爷,为了在牛栏江边上大坪村年近八旬的徐字亮李翠英老夫妇;为了山上83岁独自一人的周春姐老人,为了那些每天身背25公斤水桶到江边每天往返四个小时取水的乡亲,她发“名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了江边最险峻的5.1公里路,以方便送水车到来。她的村官送水队伍在扩大:从10个人变成了30个人,这个喜欢穿红色外套的女孩就象一团火,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她和她的队友们,用21世纪青年的真诚年轻的心,用他们的谦逊、新锐和坚韧,为父老乡亲做着一点一滴的小小的改变。这是她的队友,黄小玲、董凤萍们对我们说的,正如会泽县委书记陈国宝的评价:她们为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改善了农村的干部结构,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未来的农村工作储备了人才,最重要的是,没有对农业、农村工作的了解,不可能对农民有真正的感情,对农民没有感情,做好基层和农村工作是不可能的。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难的路,也要坚持”潘志艳说。这个红色的女孩,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被网民们誉为“最美女大学生村官”,她和她的队友们,青春在磨砺中成长。

1.《最美村官潘志艳:青春在磨砺中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美村官潘志艳:青春在磨砺中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932.html